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1版:要闻

让农业优起来,让农村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城乡美起来

我市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改革

  ■首席记者 王晓鸣 

  

  本报讯 30日,我市召开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推进会。会上,西溪镇潘坑村村支书吕振中讲述了村里建造生态“骨灰堂”的故事,简简单单却发人深省,赢得现场掌声一片。

  潘坑村早些年因为建坟墓问题,村民纠纷不少。从前年开始,村里克服重重困难,投资40万元修建起生态“骨灰堂”——壁葬墙,既经济实惠又节约了土地,还大大减少了森林火灾的发生。“看到死侬和活侬争地盘的现象,就会觉得很心痛,希望永康能尽快全面完成殡葬改革任务!”吕振中现场用永康土话发出呼吁。

  基层村干部用最朴实的话言,拉开了我市深化农村改革各项工作的大幕。市领导徐华水、金政、蒋金红、王瑛、胡增强、程学军、林飞雄参加会议。市长金政就我市深化农村确权赋权改革和殡葬改革工作进行了部署。市委副书记蒋金红主持会议。

  根据上级要求,今年我市农村改革的重点就是抓好以“两登记、两改革”为核心内容的确权赋权改革。“两登记”即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两改革”即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以赋权活权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的权属权能明晰化、配置机制市场化、产权要素资本化、管理监督规范化,实现“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我市要力争在今年年底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全覆盖,力争2015年1月底前基本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2015年年底完成宅基地历史问题处理,宅基地核查率达到100%,登记发证率达到90%。

  在殡葬改革方面,我市今后死亡人员骨灰要全部实行生态安葬,严格执行骨灰跟踪管理制度;要加快镇村两级骨灰堂(生态公墓)建设,除城区三环线以内行政村(社区)由市统一建造骨灰堂和已建成的行政村外,全市其他行政村都要在6个月内全面建成与环境相协调、与群众需要相适应的骨灰堂,原则上骨灰堂建设规划要保证够用20年;党员领导干部与“两代表一委员”要率先带头示范,今后此类人员违反殡葬改革政策,必须从重从严处理。

  会上,江南街道、唐先镇、芝英镇以及儒家村也陆续作了表态或典型发言。

  “听了几位镇村干部的发言,让我们信心大增。”市委书记徐华水指出,农村改革就是要从农村做起,从农村带头人做起。大家都要切实肩负起深化农村改革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推进农村改革和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按照统一部署要求,认认真真抓好落实。他表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农村改革要深化,就是要切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以及殡葬改革等各项工作;要通过深化改革,切实让农业优起来,让农村强起来,让农民真正富起来,让城乡美起来。

  徐华水指出,这几项工作都会触碰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任务艰巨,情况复杂,所以需要积极稳妥,统筹协调,真正把政策吃透,情况弄明,并分门别类梳理好问题,切忌搞一刀切;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深化农村改革放到推进永康各项改革的全局中来谋划和落实;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让进城落户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区民主权益。

  徐华水指出,要全民动员,营造氛围,不断增强百姓参与改革的自觉性和认同感,积极动员大家向传统观念和根深蒂固的旧习俗开炮。各镇街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充分利用好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真正把改革任务扛在肩上,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把牢方向守底线,切实解决好“由谁种地、让谁受益”问题,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保护和调动好农民参与改革积极性、创造性;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防止农民“被流转”“被规模”“被上楼”;要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三个底线”不动摇,防止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农村改乱了。

  徐华水表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殡葬改革是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今年重点突破的改革事项。大家要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用创新促进改革,用问题倒逼改革,用实干成就改革,努力为“二次出发”增添动力,为建设“两美”永康打好基础。


永康日报 要闻 01 我市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改革 2014-10-31 永康日报012014-10-3100051 2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