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与“中国长寿之乡”相邻接上了“地气”?
还是近几年环境改善的必然结果?
49位百岁老人带来待解之谜
![]() |
图为方岩龙湫飞瀑。 |
![]() |
![]() |
■聚焦永康长寿现象专题报道②
■记者 周灵芝 程轶华 见习记者 黄根根
“现在村里环境好了,一早一晚都要去散步,到健身器材上活动下身体。” 来自花街镇方村的陈大爷说,每天晚饭后,都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老年人结伴散步,或到篮球场旁边的健身器材上边健身边闲聊。优美整洁的村庄不但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更是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今年我市有49位百岁老人,而且长寿人群呈现出强劲壮大的态势。是什么原因让我市健康长寿老人越来越多?是与丽水长寿之乡相邻接上了“地气”, 还是近几年环境改善的必然结果?
1.地理环境 永康与长寿生态圈相邻
永康南接长寿之乡——丽水。素有“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之称的丽水,生态环境优越、文化积淀厚重、社会稳定和谐,有超80%的森林覆盖率,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每立方厘米近3000个,被誉为“浙江绿谷”“华东氧吧”,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征,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生福地”,老年人普遍健康长寿。
永康东部邻近“中国长寿之乡”永嘉,东北接壤“国家生态示范区”磐安,毗邻“人间仙都”缙云,西接“养生福地”武义,永康位居长寿生态圈北部。
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永康接上了长寿之乡的“地气”,境内有以雄奇峻险、丹霞地貌著称的“浙东第一山”方岩山,“远望五峰插天,若人伸手探云”的五指岩,成为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吟诗作对、养生论道的聚集之地。
2.养生文化 永康人十分注重修身养性
永康自然环境优越,是历代道家清修的圣地,众多道教宗师长期在永康生长、生活,也把“清静无为”“返璞归真”等养生思想根植于这片土地,有着鲜明的养生养老文化。
“永康境内已发现多个道观遗址,有‘四大道观’之说。”市博物馆应军告诉记者。
北宋名臣胡则曾到芝英镇芝英八村东南角的紫霄观,并留有《吟紫霄观》诗一首,正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修身养性的思想。
南宋状元陈亮也曾在紫霄观修身养性、静心读书,并留有碑文。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十分讲究养生之道,这也说明在1400多年前,永康就有重视养生文化的历史。
3.生活和谐 美丽乡村建设夯实长寿基础
4.链接
中国长寿之乡样本
近年来,随着永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崇文重教、敬老爱老、注重修身养性的优良传统也得到了大力弘扬和提升。一批文化名镇、名村涌现,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省感戏、九狮图、十八蝴蝶、方岩文化庙会等民间艺术及民俗表演项目得到传承和发展,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支撑,也为老年人健康长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记者从市农办获悉,我市自2003年开始着力打造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乡村新意境,创建了一条条美丽乡村风景线,逐步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洁净的村庄、优美的环境、齐全的配套设施,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幸福生活。
随着“五水共治”的大力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防治,饮用水源得到保护,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提升,河道得到整治,水库生态湿地得到保护,居住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了,这些都为老人们长寿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丽水市:2013年5月19日,中国老年学学会在北京授予丽水市“中国长寿之乡”称号。丽水成为全国地级市中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按照“中国长寿之乡”的评审办法,中国老年学会委托调查机构调研核查并组织专家实地评审,结果表明:到2012年底,丽水存活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超过7/10万;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丽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8.33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岁;到2012年底,丽水有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67223名,占户籍总人口262.59万的2.56%。丽水市各项指标达标情况符合"中国长寿之乡"评审命名要求。
丽水森林覆盖率高达80.79%,97%的地表水达到国家Ⅰ至Ⅲ类水质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是一般城市的30倍以上。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9年稳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这成为该市人口长寿的重要因素。
永嘉县:2012年月29日,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在杭州向永嘉县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永嘉成为中国第28个、浙江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
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永嘉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89万人,占总人口14.46%;80岁以上老年人口21403人,占总人口的2.22%;百岁以上老年人口69人,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七点二,这个数据已连续三年超过十万分之七。
永康
丽水
永嘉
缙云
青田
松阳
遂昌
庆云
龙泉
景宁畲族
自治县
云和
浙江“中国长寿之乡”生态圈
永康与长寿生态圈相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