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反映:等车望穿秋水,记者探访:多次无功而返
1路公交车,你睡着了吗?
![]() |
制图 应桃蕊 |
■记者 邱灵娟 通讯员 李梦
“一定要把我们反映的情况和领导说说,尽快帮我们解决。”前些日子,当记者采访1路公交车运营状况时,住在起点站附近的四方集团退休职工陈大爷反复“拜托”记者。
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城市公交公营化改造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一方面老百姓反映经常坐不到车,另一方面,一些承运者又说如今跑一天车就会亏两三百元; 远通公交公司则为公交车“难收”而犯愁……
连日来,记者探访1路公交车,体验其运营情况,市民、乘客提出不少问题。遗憾的是,几次都没能采访到承运者。而十一长假期间,记者了解到,1路公交车的“不正常”现象仍在延续,部分1路公交车似乎仍在“沉睡”。
基于此,记者在这里把早些时候采访1路车的记录公布于众,虽然缺乏时效性,但当时的基本情况与现今并无二致。
首 访
1路车“不正常”,乘客很“受伤”4名9路车司机无奈被借调
1路车“不正常”,乘客很“受伤”
9月 5日下午4点,当天是星期五,太阳躲了起来,天阴沉沉的。记者把车停在四方集团职工医院旁的停车场,刚下车,一阵清风袭来,备感清凉。
“就在那里。”顺着一名等客的小货车司机手指的方向,50米距离的地方几辆公交车停在起点站。走到起点站,记者看到两辆1路车、一辆3路车停在1路车起点站,车上空无一人,车门已锁上,司机也不见踪影。调度室里连一张桌子都没有,更别说是人了,屋内脏乱不堪,满地垃圾,还有大便,臭味让人不敢靠近。
刚从调度室出来,记者就看到3位阿婆聊着天从公交车旁走过。“下午估计都没车了,你还是别等啦。”看记者似乎在等车,应阿婆好心劝说。
“1路车是我市最早的公交线路,也是当时服务最好的公交车,现在时常没车不说,还老是和我们这些老人家玩‘躲猫猫’。”76岁的胡阿婆说,好几次她和几位老人在等车,公交车司机看到他们,就直接呼啸而过,或是远远就绕道走,经常几个小时都坐不到车。更让她生气的是,有一次她刚上车,还没站稳,司机就猛踩油门,害得她摔断了尾骨。有一次她准备下车,刚走到车厢中间,车门就关上了,她只能站在下车门等到下一个站点才下车。“我已经怕了。”胡阿婆说,现在她几乎不坐公交车,出门要么叫孩子接送,要么打车。
“要是公交车能像城乡公交一样就好了。”说起城市公交,施阿婆感慨万千。她经常要回象珠老家,每次她都是走到普济医院转盘等城乡公交,十几分钟一趟,1元钱就能坐到家,便宜又方便。而家门口的1路车却常常几个小时都等不来。
申屠先生是四方集团退休员工,住在这里30多年。他告诉记者,以前1路车半小时就有一趟,现在连以前车次的1/3都不到。
“1路车这么不正常,听说是因为私人承运的,夏天不开空调也就算了,但不能这样老停着不开呀。”申屠先生小心翼翼地说,1路车九成以上乘客是老年人,均属半票或免票人群,可能是驾驶员觉得划不来,所以干脆就不开了。可车老这样不开,也给附近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4名9路车司机无奈被借调
说话间已经过去一个半小时,记者猛然发现,这期间竟然没有一辆1路车。又等了一刻钟左右,才看到一辆标着“9路”、崭新的公交车停在了1路车起点站。上车的只有记者和一名年轻女孩。看到没有其他乘客了,驾驶员童师傅才启动车辆。
“没办法,总不能让老百姓没车坐呀,那些承运者不愿意开,只能把我们借调过来。”童师傅叹了口气说,自己和其他3名9路车司机从去年9月份被借调过来,4个人轮流,每人跑一天,当天正好轮到他。“上午还有3辆私人承运的公交车在开,下午就只有我这一辆车了。”说完,他摇了摇头。
他告诉记者,作为司机,他能理解承运者不营运的苦衷。“这条线路的乘客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乘客太少,一天下来出车成本至少400元,而营收顶多100元。也就是说,每出一天车,承运者就要亏两三百元,停在家里,至少不会亏钱。”
1路车往返于四方集团和下园朱之间。记者跟随童师傅的车,从起点到终点,除了记者以外,唯一的乘客就是在起点站上车的那名年轻女孩。在位于下园朱终点站的调度室内,调度员查看了当天的出车记录,发现当天是1路车有史以来出车最少的一天,平时至少有十四五趟车,当天只有9趟。
本以为到了下午5点左右,回程的人应该多点,没想到回程时在南苑路上来两名乘客,直至开到四方集团都没有其他乘客。下车时,童师傅告诉记者,虽然知道最后一趟可能一个人都没有,但他还是要按规定开完最后一趟车才下班。
二 访
等候一个多小时无功而返
9月11日上午10点,太阳有些大,不开空调,坐在车里汗水顺着脸颊滑下,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水打湿。由于第一次没有采访到承运者,记者特意选了上午再次采访。出乎意料的是,等到11点多,还是没见到承运者,记者只能无功而返。
三 访
等待一小时还是扑空
9月12日下午4点,又是星期五,记者第三次来到1路车起点站,情况依旧让人失望。长期在起点站旁摆摊卖水果的摊主对记者说,这段时间1路车早上还能看见几辆,下午基本就没有了。附近居民已经习惯了,要出门也不会来等公交车,只有少数人才会来碰碰运气。等了一个多小时,记者还是没能采访到承运者。
四 访
居民希望尽快坐上“正常”公交车
9月14日下午1点半,这是记者在十天内第四次走访1路车。和第一次一样,当天天气凉爽,这让记者的耐心也多了一些。
看到记者在等车,好心的郑大爷走过来,他建议记者先乘坐童宅到紫微车站的城乡公交,再转乘其他线路的公交车去目的地。
郑大爷说,当天是农贸市场集市,他一早就去赶集。10点左右,他已经买好东西,在站牌等公交车。“刚等了几分钟,我就看到一辆1路车从农贸市场经过,往永四中的方向开。”他估摸着,公交车到终点站掉个头回来最多也就20分钟。可一直到12点多,还不见1路车的踪影,他只能和其他人一样,坐6路车到紫微车站,换乘城乡公交回家。
“原来我们都是干部,干了一辈子,把青春献给了国家,现在老了,却连公交车都没得坐。”见大家在讨论公交车的问题,胡大爷气不打一处来。他说,以前四方集团旁边就有工商银行,他们取钱还算方便,后来工行网点撤走了,公交车也不开了,每次领退休金,他们都得走路到附近的网点去取,取完钱再走回来,腰腿就酸痛得受不了。“我们问公交车司机,车为什么不开,他们就叫我们自己去投诉。”对1路公交车司机的态度,胡大爷很不满意。
“要是永康城市公交实现公营化改造,就不会这样了。”和丈夫一起等车的应女士忍不住插话。她认为,公交线路是政府给的,虽承包出去了,但合同到期也有收回来的权利。政府站在承运者的角度考虑,才同意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点,承运者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公交公营化改造是一项惠民工程,本来就是公益事业,服务老百姓,在这件事情上,政府部门应该考虑老百姓的利益,而承运者,也不能过多地去讨价还价。应女士一番话,直戳我市现阶段城市公交公营化改造的痛处,也得到了旁听者的认同。
当天被借调的9路车司机胡师傅也觉得,城市公交公营化改造是大势所趋,大家都应该以市民利益为重,而不是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关于奖励问题,胡师傅表示能理解承运者的想法,但这样下去毕竟不是一回事,最好早些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