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杯!与共和国一起过生日
![]() |
![]() |
![]() |
![]() |
![]() |
![]() |
编者按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的喜庆日子,也是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的人们的65岁生日。这是一种希望的巧合,更是一种幸福的缘分。他们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出生,和新中国一起成长,见证了祖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光辉历程。当他们举起生日的酒杯,心中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据了解,我市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的在册市民有17个,本报陆续采访与共和国同年同生日的市民,让他们结合亲身经历,感叹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表达对祖国的衷心热爱与美好祝愿。
举杯祝贺生日时,心底也希望祖国富强
■记者 蒋伟文
城西新区后金龙村田金和当过生产队长、经济保管员、民兵连长。现在夫妻俩在城西新区一家企业当门卫。
15岁那年,田金和小学毕业,但家里生活困难,吃不饱、穿不暖的,哪有条件供他上中学。他不甘心,缠着父母说:“即使不去读中学,我也想去考一考。”父母给他三角钱报名费,结果田金和上了永康中学录取分数线,但最终还是没有去读。
田金和没有书读,不能出门做手艺,只好在家务农。长大后他觉得浑身力气没处使,窝在生产队里,至多被看作一个正劳力,和社员们一起“大呼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当时永康茶场在后金龙附近种有一片梨园。梨园除草时,茶场都要请后金龙生产队派工。生产队派出一些妇女和年纪大的村民,舍不得派正劳力。茶场付给男社员每天工资1.2元,女社员8角,但这些钱不是给个人,而是由生产队统一收取,参加劳动的社员只赚工分。
田金和说,改革开放后,生活才开始好转。他育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小女儿出生于1980年农历八月初五,八月初十生产队分田,所以小女儿很幸运地分到了63把田。
从那以后,田金和经常外出做小工赚钱。他干的都是体力活,如担黄沙、扛水泥多孔板等。当时后金龙有人做船,他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锯板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永康城往南园畈扩展,许多单位搞建设,田金和在那里扛了二三年水泥多孔板,每天可赚2元多。
2000年,田金和的儿子应征入伍,家里也建了房子。前几年,儿子在某企业当管理人员,他们夫妻俩在企业当门卫,每月可领3600元工资,生活平安富足。
前年,田金和突然患脑中风,花了1.7万多元医药费,根据医保政策,可报销5000多元,减轻了经济负担。现在他身体恢复良好。
他说,现在生活条件好,那是过去怎么也想不到的。要归功于党的政策好,让老百姓得实惠。
田金和记得,58岁那年,中秋节恰好与国庆节同日。60岁那年,儿子为他贺生日。当他举起酒杯祝贺自己的生日时,心底也在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田金和
生日语录:
举起酒杯祝贺自己的生日,心底也在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每年10月1日是她最快乐的日子
■记者 蒋伟文
前两天,记者在芝英镇郭山村任梅竹家看到,任梅竹坐在藤椅上,丈夫俞安全在旁边一边看《三言》,一边给她讲书里面的故事。
任梅竹读过农中,丈夫从小就很喜欢读书,但没有条件读。任梅竹说,以前忙于做生意,没工夫看书,现在生活稳定,读点书生活更充实。
俞安全、任梅竹夫妇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这些书是在杭州工作的女儿寄回来的。
任梅竹回忆起生产队时的情景。俞安全有时偷偷出门做漆,被看作走资本主义。有几次,任梅竹说丈夫生病,不能参加生产队劳动,但有人怀疑他出去做漆,这让任梅竹很是受气。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生产队允许社员出门做手艺,但要向生产队缴纳“公积金”,每天2角,大致相对于参加生产队劳动一天的工分。
“改革开放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转机,也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任梅竹说。
1980年,任梅竹开始做小百货生意,卖袜子、手套、小衣裳之类。她5天4天赶芝英、古山、方岩派溪、胡库的集市,1天到义乌进货,每天早出晚归,没有一点空闲。不久,丈夫看到妻子比他赚钱,也开始做小百货生意,跑唐先、西溪、桥下等路远一些的集市。几年后,她的两个女儿也到集市摆小百货摊,这样全家有4个小百货摊。
任梅竹一家做了几年小百货生意,慢慢有了积蓄。1989年她家开始建房,两年以后建成一幢占地14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四层楼,当时在村里算是最气派的房子了。
1994年,俞安全在一次帮人送货、结款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重伤。为了照顾丈夫,任梅竹结束了10多年的小百货生意,在家里开小店。丈夫身体慢慢恢复了。2007年,任梅竹患脑血管堵塞和糖尿病,丈夫反过来服侍妻子。
任梅竹说,她和丈夫当时办了小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现在可享受失地农民待遇,夫妻俩每人每月可领1300元养老金,生活无忧。她看病可报销60%-70%的医药费,不用为无钱看病而发愁。
“现在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生活越来越好,我已经很知足了!”任梅竹感叹说。
每年10月1日都是任梅竹最快乐的日子,子女回家和她一起过生日。她希望生活越来越好,祖国永远年轻!
任梅竹
生日语录:
快快乐乐与共和国一起过生日,祝祖国永远年轻!
过生日沾了国庆的光,心里很是得意
■记者 胡双瑰
楼明潭出生在东城街道枫楼村,从小到大,他每个阶段的生日都过得不一样,反映了家庭生活的变迁,也折射出国家的日益富强。
楼明潭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兄弟三人、一个妹妹。孩子过生日,妈妈有时只能烧碗面条,连鸡蛋都没有,而且生日都是按照永康风俗农历过的。哥哥对他说:“你的阳历生日是10月1日。你过生日,全国人民都给你庆祝,连天安门都奏国歌。”楼明潭年少时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还以为自己真的受到全国人民关注呢!后来才知道自己是沾了共和国的光。不过他心里还是很得意,常常向同学们炫耀:“我和共和国同一天生日!”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楼明潭读完六年小学就没法再读书了。他本来有机会被保送读初中,但带不起被铺粮食,只好在家当放牛娃。稍长,他去学钉秤补铜壶。20岁那年,楼明潭去当兵,接受部队大熔炉的锻炼。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积极,被部队一留再留当了十年兵。
楼明潭退伍后,被安排到永康家用电器厂担任司务长,一干就是五年。后来他调到企业整顿工作组,担任电镀厂工会主席、副厂长、副书记一年,又回到家用电器厂担任了五年分厂厂长,1993年办理内退。
从1996年至今,先后有三家工厂邀请楼明潭去做管理工作。他以厂为家,每天早上六点到厂,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发扬踏实肯干的“老黄牛”精神。
楼明潭在每家厂都担任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他在迎来送往、上承下达等方方面面尽可能安排妥当。有时办公室没有文员,他身兼数职,把厂里的规章制度、公文、报告都一手搞定。
现在,他的一儿一女都已成家立业,妻子在家里帮儿女接送孩子读书,小日子过得蛮舒坦的。儿女都让他在家享清福,但他每次提出退休申请,老板都一再挽留。
“以前过年,一双布鞋、一身粗洋布。现在生活好了,除了上班工资,每月还有3000来元退休金,吃得好、穿得好,天天都像过大年。”老楼乐呵呵地说。
楼明潭
生日语录:
我过生日那天,全国人民都在庆贺,天安门广场奏国歌!
1949.10.1 201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