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9版:专刊·芝英

真抓真学促整改 鼓足精气提干劲

  ——芝英镇2014年强力推进阶段性重点工作纪实

  ■记者 陈爱姝

  2014年已倏忽过去了大半,回看前8个多月的工作,芝英镇党委政府在“真、亲、深、实”四字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破”专项整治等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可喜成效。

  芝英镇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做好规定动作基础上,重特色,创亮点,见成效。“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机关干部在思想上有触动,在感情上贴近群众,保持与群众血浓于水的深情,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镇党委书记赵斌说。

  为了丰富周一学习夜学习内容,该镇开设了“十分钟讲坛”,每周随机抽取3名干部轮流讲座,通过“上上台、表表态、红红脸、出出汗”加强交流,拓宽了干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镇党委制作了2万张“群众连心卡”,将村书记、主任、联村干部的姓名、电话,“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监督、举报电话印制在卡片上,由镇干部在进村入户,走亲连心活动中发放到户,搭建干群沟通桥梁,增强“进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实效。同时,做好民情记录,对群众反映的困难能现场解决的就地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记录在案,到目前共收集到难题336条,按班子分工进行分类落实。

  ■记者 陈爱姝

  

  芝英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其建成可追溯至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时至今日仍保存着合乎自然的古镇格局,现有8处省市级文保单位,207处历史建筑。2014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将芝英镇列为第六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芝英古镇千年以来,积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归结起来历史文化名镇主要有四大特点。

  

  特点一:祠堂密集世界独一

  芝英祠堂群落有十分鲜明的独特性。在不到0.2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应氏祠堂近百座,现保存较好的有52座。一姓祠堂密度如此之高,恐是独一无二了。芝英祠堂建造上可以追溯到唐宋,现存最古老的祠堂是宋建筑(后宅厅),以明清为主,康乾盛世建造为多,占地面积较大,正面多设牌楼式门楼,砖雕斗拱挑檐,多为二进三进结构,牛腿、花拱雕刻精美。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两个(小宗祠堂、陈大宗祠)、市文保单位一个(喜亭宗祠)、文保点5个(谷诒堂、荣常祠堂、完人公祠、修伯公祠、下蔡庆安公祠)。祠堂多挂有匾额,褒扬祖德宗功、功名成就、贤人美德,深刻而久远地激发族人发奋图强,现已搜到存有的匾额约400多块。

  

  特点二:名居古宅保存完整

  芝英1600多年来传承“孝、悌、忠、恕、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传统,众多的名人又造就了大批的名居和古宅,与古祠交错形成古建筑群落。最具特色的名居当属“应祖锡故居”,中西结合。还有应永丰、应士贤、应贻诰故居,以及民国多位将军故居等等,大批名人名居保存较为完好。除名居以外,芝英古宅存量也较多,风貌特点是朴素自然,所谓“含真抱朴”: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也有少量的复合院(两座以上宅院组合而成),共计110余座。每座10间以上至52间的院落有50余座。其中最大的胡凤丹故居“荣禄第”,一宅三院72间。

  

  特点三:五金工艺长盛不老

  芝英是永康五金行业的发祥地,始祖应詹屯兵屯田,需要五金工业作支撑;陈亮在《紫霄观重建记》中也记载了梁朝创建紫霄观时炼丹和冶炼金属同时进行。“千秧八百,不如手艺盘身”,芝英人串村走巷,足迹遍布中国,为永康赢得“打铜打铁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的美誉。以打铁、打铜、打锡、打金、打银、钉秤、铸锅、修锁为主的手工业代代相传,不同时代涌现了大批的能工巧匠。改革开放以来,五金工匠纷纷在家乡办厂,实现了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化工业的转变。全镇现有企业1689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有61 家,涌现了一大批高、精、尖知名企业,如天行集团、天河集团等。以有色金属加工、防盗门、滑板车、衡器制造、五金制品、休闲用品为主的新五金产业基地,在保持传统五金生产工艺的同时,向着工厂化、自动化转型。

  

  特点四:尚学重教乐善好施

  芝英人提倡尊师重教、崇尚礼仪、诚实守信、正心修身、修己安人、与人为善,热心于公益慈善事业,在明朝景泰年间应仕濂主资重建了县庙学“明伦堂”,他的后代应尚端、应天泽又在不同的时期修缮和重建。明朝创建了大宗义会、希范常、常平仓,清朝同治年间应宝时独资创建了义庄,救济族中鳏寡孤残等老弱无依之人,助贫困族人,创建了常平仓以备荒年暴月之需。

  古镇芝英是中国历史的浓缩,古镇芝英保存着江南古建筑群落,古镇芝英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古镇芝英传授着精美的五金制作工艺,古镇芝英流传着祖辈和先烈的故事。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特色、创亮点

  祠堂古迹流芳百世 

  古镇芝英魅力四射

  芝英镇推进“五水共治”主要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突出工业污染防治,实行“一口一档”和华溪每日巡查制度。将排摸出的151家涉水排放企业和133个排水口绘成“一口一档”示意图,一旦发现企业排污情况就可以按图索骥进行追查。今年以来已关停非法排污企业42家,关停低、小、散企业46家。二是落实专业机构对华溪河道进行长效保洁,健全集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三是开展畜禽养殖场整治,2014年拟关停拆除15家,实施整治6家。目前已完成拆除18家合计面积6000多平方米,超额完成20%的任务。四是推进治水重点工程,2014年共安排10项治水重点工程,总投资达6000万元。三镇联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成4万平方米用地的征地协议签订,目前已完成围墙工程;北部水库联网工程基本保障无障碍施工;截污纳管工程共有5项,埋设污水管网4.8千米,共计投资4800万元。五是重视企业环保设施投入。对新上的工业项目,一律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环保设备不配套的企业不予备案和投产;对巡查中发现存在环保问题的企业,实施限期整改,直至投入环保设施、达标排放方可继续生产。探索建立镇域污水排放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实时监控系统,进一步加强污水排放监管。

  “五水共治”建机制、重排查、严监管、上设施,全面推进治水工程

  芝英镇通过整村推进的方式,对雅庄村违章建筑进行了全面整治。从3月份着手排查到6月17日止,分四批共拆除违法建筑70余宗,面积37041平方米。通过清理清运1450余车建筑垃圾,对清理后土地分类利用:园地、林地恢复现状;耕地复耕;可利用的建设用地用于安置住房特困户。

  在总结雅庄整村推进经验的基础上,该镇决心于11月底前完成松塘园村等16个“无违建村”创建工作。到目前止,全镇共拆除违法建筑178宗,面积106662平方米。

  “三改一拆”整村推进,致力创建无违建村

  7月10日上午7点,芝英镇马坊溪滩,一幢幢破旧的简易厂房在挖机作业下轰然倒塌,芝英镇“四破”专项整治在此“先试先行”。

  马坊溪滩工业功能小区,占地2.4万平方米,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厂房多为空心砖、毛竹棚、油毛毡搭建的低矮的一层简易棚,主要从事铸造、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行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环境污染投诉多,每年仅向村里上交租金8万元,是典型的“低、小、散”,群众要求改造的呼声强烈。芝英镇积极推进马坊区块“四破”专项整治,为“二次出发”腾出发展空间。拆除后的马坊区块,将与马坊村一起重新规划,合理利用,通过吸引投资,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产业。与此同时,善儿干村也拆除了6家企业,拆除面积达3979平方米。

  在全市上下掀起的“二次出发”浪潮中,芝英镇党委政府带领全体干部提精神、聚合力、抓落实,强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破”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助推芝英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在“二次出发”中保持优势、再立潮头。

  “四破”专项整治马坊区块先试先行 

 

  热 烈 祝 贺

  芝英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走进我市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芝英镇


永康日报 专刊·芝英 09 真抓真学促整改 鼓足精气提干劲 2014-09-24 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11;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12;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13;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14;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15;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16;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17;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18;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19;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20;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21;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22;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23;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24;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25;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26;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27;永康日报092014-09-2400028 2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