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旭: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 |
![]() |
![]() |
![]() |
永康市最佳教育人②
■记者 陈晓苏 通讯员 章芳
17年时光,能做什么?如果你带着这个问题,拜访市人民小学大队辅导员蒋海旭,你就能找到这样的答案:这位“最佳教育人”,用她的细心和包容,让无数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希望,像在广阔无边的海平面上,伴随着旭日冉冉升起。
人物名片
蒋海旭,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97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棠溪小学、桥下小学任教。现为人民小学语文老师,兼任学校大队辅导员。
建立一支比学赶超的团队
“那一次,你拿出那一叠贺卡。当我们发现每张贺卡上的留言都不一样时,我有多感动,老师,你知道吗?”2008年,陈伊莎收到班主任蒋海旭送给她的贺卡,泪如雨下。那一年,蒋海旭送给班上每一名学生一张贺卡,而每一张贺卡上,都是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亲手写下的一句句祝福和希望。
每个学生情况不一,但在蒋海旭眼中,他们都应该接受平等的对待。来到人民小学10年,蒋海旭带过三届学生。“我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这句话她常常挂在嘴边。65、45、58,这三个看似普通的数字,是蒋海旭一直跟学生强调的概念。“这三个数,就是班级学生总数。”蒋老师说,之所以一直强调这个数字,是因为她必须教会学生把自己和班上其他同学看成一个团体,让个人在团体中取得进步。
适当的激励措施能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每每接手一届新的学生,蒋海旭总会花上个把月时间,摸透每名学生的个性特征,再把七八名差不多水平的学生分在同一组。相对成绩最好的那一组同学,则要反过来帮助成绩相对较弱的那一组。
分组后,几乎所有和学习相关的任务都由组内成员相互监督完成。“有人监督,相对来说能提高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同水平竞争,也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信。毕竟,不能苛求成绩较弱的学生飞跃赶上成绩最好的学生。”蒋海旭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每周的冠亚季军能得到的奖品,只不过是上讲台亮个相、合个影而已,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为荣誉而战,每个人都要拼尽全力。
颁奖辞
情系山区,撒播爱心,奉献青春,她让爱主导孩子们的生活,一个个笑脸在大山里回荡。心系班级,有教无类,比学赶超,她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愉悦的课堂折射七彩光芒。
改良方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带了两届学生后,蒋海旭发现,这个同水平竞争并不适用于全部的学生。于是,蒋海旭又对原有的分组方法进行改良。
选出表现最优秀的8名学生担任组长,事先并不告知他们担任组长有何用意。随后,让8名组长轮流在水平相当的同学里挑选组员。一轮一轮下来,所有的同学都是被组长“抢”着拉进组里,每个组的实力也都相当。组长选好组员后,蒋海旭再告诉他们自己的意图,组长也不会反悔,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选的。也是用这一课,蒋海旭教会学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想离开这个组。因为这个组没有我的话,就会很优秀。但是,蒋老师说,我们是一个团队,谁都不能离开谁。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自己离开。”在日记上,学生小俊写道,自己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导致组里经常被扣分。
蒋海旭“偷偷”地把小俊的想法告诉了其他组员。组员们合伙写了封信给他:“我们都会帮助你,你不要自暴自弃,相信你肯定会取得进步的。成绩并不重要,只要你去做了,没拿到第一,我们都不会埋怨你。”一下课,其他组员就会凑到小俊桌前,帮他听写、带他朗读,渐渐地,这个不爱做作业的孩子,学习态度端正了很多。
“这个年纪的孩子,如果讨厌这门学科,那就完了。”蒋海旭说,学习成绩虽然重要,但教会孩子主动去做这件事,比成绩更重要。
让爱主导孩子们的生活
“我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站,是棠溪小学。”蒋海旭说,在这所山区学校的3年时光里,她向山里孩子描述着山外世界的美好,教会他们用知识的魔力,去触碰并创造更多的美好。在她的努力下,所有学生都顺利升学。
从山区走出来,蒋海旭的心,仍然牵挂着山区的孩子。到人民小学后,蒋海旭担任大队辅导员,她所策划的系列活动,更多地关注山区或贫困地区的孩子,而所有的活动,都没离开“爱”这个主题。
“红领巾心向党,祖国发展我成长”、“学党史知党恩,做党的好孩子”、“红领巾相约中国梦”这些主题活动,抒发的是对祖国和对党的热爱;与永祥小学、大屋小学贫困小伙伴结对,把班级义卖所得捐给福利院,“情系新星小学,温暖同龄伙伴”爱心捐助衣物,与四川平武县水晶小学书信结对等活动,关注与自己同龄的小伙伴,把祝福送给亲朋好友与老师等活动,让各种各样的爱,时刻萦绕在孩子的身旁。
只要有爱,生活更加美好。这一点,在蒋海旭的班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蒋海旭班上有个学生,名叫小景(化名),他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方面表现得比较吃力。
可就是这样一名孩子,分组的时候,所有的组长都抢着要他。“班上没有任何一名同学看不起他。”有一次,班里订阅的刊物送了个小玩具,蒋海旭问班上的学生,是不是该把小玩具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同学。“结果出乎我意料。所有的同学都说,小景的表现最好,应该把玩具奖励给他。”蒋海旭说。
自信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原本朗读都有困难的小景,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能流利地背诵20首古诗。从沉默变为主动,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景的作文刊登在班刊《草儿》上,还成为当期班刊得票最多的佳作。
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最幸福
让蒋海旭忘不了的,还有那些已经毕业的学生。蒋海旭说,付出其实都是相互的,她记得学生,学生也记得她。“中考时,有些学生放假,就回来看我。我就跟他们说说学弟学妹们的故事。结果他们都惊呼,‘那时候,我们有您,就觉得很幸福了。没想到,学弟学妹们比我们还幸福啊。’”蒋海旭开心地说。
“其实,最幸福的是我。”蒋海旭说,有一次,她在讲台上批改作业,发现笔芯用完了。这时候,学生小俊递过来一支红笔。“我对他说了声谢谢,说下回还他一支新的。可没想到,这孩子对我说‘老师,不用你还,这是我送给您的,因为我发现你批改作业太认真,特别费笔芯。’”
学生给她带来的快乐,让蒋海旭说不出的感动。“幸福是没定义的,对我来说,有人愿意与我分享,或者聆听我的故事,这就是幸福。而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可以和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这是所有幸福中,让我觉得最幸福的。”
“蒋老师从来不会对我们说必须怎么做,她总是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们怎样努力去做,主动去做。蒋老师让我们更加懂得爱和团队的意义,这一切,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这是一名蒋海旭的学生说的。虽然毕业了,但很多学生依然记得,蒋老师教会他们的,是为了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