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6版:时政·新闻

善举源自爱心 高尚起于平凡

——寻找永康好人感受榜样力量(中)

  前仓镇荆州村陈梅蕊

  方岩镇定塘村施岩新

  城西新区章店村章老唐

  开店“卖”乡情

  惠民绽笑颜

  “抠门”老书记

  “跑腿”三十年

  城乡来回跑

  服务老年人

  ■见习记者 颜元滔

  在前仓镇荆州村,有位朴实的农妇,附近村民几乎没有不知道她的。她就是开农资店的陈梅蕊。

  1991年,陈梅蕊在村里开了一家农资店,一晃已经过去20多年。陈梅蕊还记得,开店第一年,就有村民跟她开玩笑:“农药气味这么大,我看你能开多长时间。”当时她回答:“我选择做这一行,就要把它做好。”

  于是,每年农闲季节,陈梅蕊都要到金华学习相关知识,有时候还请专家来给农民讲课。店里有块小黑板,陈梅蕊把《永康植保》简报的内容抄到黑板上,及时告知农户防治病虫害的时间。

  通过学习,原来不懂农药的陈梅蕊现在成了农民技术员,还自学了电脑打字,将农技知识打印张贴在小店门口。

  今年3月的一天下午,种粮大户李维哲急急忙忙跑到店里找陈梅蕊说:“今天我把早稻种子撒下去了。听说明天有冷空气,还有暗霜,可我农膜不够咋办?”

  情况紧急,到城区已经赶不上最后一班车了。“救急如救火。当时我马上打电话给在武义的儿子,叫他到永康城区进货,直接把农膜送到李维哲的田头。”李维哲一家拿到农膜,点灯覆盖,总算保住了1000多亩的早稻种子。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陈梅蕊的店里经常发生。“我儿子说小店挣不了多少钱,让我去武义的厂里帮忙。我想,我做的不是赚多少钱的生意,关键是乡里乡亲的一份情。”陈梅蕊说,给乡亲们服务她有种幸福感。

  20多年来,陈梅蕊做到了“三个坚持”:每进一次货,就保存发票3年,确保农资无假货;每引进一种新农药,就背熟一本说明书,牢记使用方法,确保准确教给农民;每次引进大宗农资前,就去工厂实地考察,确保质量。20多年来,她经手卖出的1000多种农药肥料,以及她介绍的用法、用量,从无差错。

  现在,村民都很信任陈梅蕊,有什么事都会找她。这不,最近她又帮村民卖起了提子。陈梅蕊说:“开店卖的是乡情,板凳坐的是服务。只要村民需要,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见习记者 颜元滔

  

  方岩镇定塘村,一个不到40人的“袖珍”村庄,无集体收入,属于“空壳村”。施岩新担任这个村党支部书记,一做就是30多年,直到去年冬天才卸任。

  这么小的村,村支书怎么当?“抠门”和“跑腿”,成了这位村支书工作的关键词。

  政府补贴做垃圾房、造公厕,施岩新总是会费尽心力,找到一支最省钱的工程队。“有些项目能省一笔是一笔,可以把省下的钱用来办其他事。”施岩新的想法很简单。靠这样“抠门”的做法,定塘村的村庄建设从无到有,通了自来水、电话、数字电视,建起了垃圾房、公厕等公共设施。

  光“抠门”还不够,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施岩新几乎都亲力亲为。比如给村民办理老年证、合作医疗卡,施岩新总是不厌其烦地一趟趟为他们跑腿;要是哪家孩子病了,施岩新总是赶紧借车送孩子到医院;再比如村民遇上了什么困难,他解决不了的,就会一遍一遍去镇里找领导寻求帮助……

  去年,村民施建筑和他的老母亲程玉梅同时被查出患有食道癌,还有一个领养的5岁孩子需要照顾。“作为村干部,这个时候不挺身而出还等什么时候?”施岩新义无反顾地担起了照顾母子俩的重任,并把孩子寄养在自己的弟弟家。

  做胃镜、看专家门诊、买饭送药……施岩新每天往返于定塘村、市一医,像家人一样细心地照顾程玉梅母子,直至他们去世。

  “玉梅走的时候,再三嘱托我要照顾好小孙子。现在小孩子在我弟弟家过得很好。”施岩新说,每次小家伙见到他,就会阿公长、阿公短地围着他转,让他感到特别欣慰。

  而更让施岩新开心的是,他1975年从高炮75师退伍回村时,就许下的一个心愿——为村里修一条路,现在终于实现了。“我一直记得老师长送我的一句临别赠言:不能忘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所以,我就暗暗发誓,不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要把路修成。”

  去年底,通过向本村及邻村村民筹集善款,通村公路基本修好了。“我的心愿实现了,我也该退下来让年轻人接班啦!”施岩新说。

  ■记者 陈晓苏

  88岁的吴玉梅,是城西新区章店村的五保户,现生活在福利院里,嘴里念叨最多的就是章老唐。

  “如果没有老唐,就没有我的今天。欠他的恩,我这辈子都报不完了。”吴玉梅口中的章老唐,是她村里的老年协会会长,还是村三委成员。“一觉得不舒服,就找老唐,他就会带我去医院看。我住在二楼,腿脚行走不便,都是他把我背下楼的。逢年过节,他还带东西来看我。”

  “她是个五保户,儿子去世了。我不能不帮,就当自己多了个娘呗。”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70岁的章老唐显得很淡然。然而,在村民眼中,老唐付出的太多了。吴玉梅的儿子有智力缺陷,去世时是章老唐为其安排身后事;村里有老人生病住院,章老唐也会自掏腰包去探望;有老人离世,章老唐肯定要去送上最后一程;政府部门、慈善总会方面有什么补助政策、措施出台,章老唐也会第一时间为村里的困难户去争取;还有村里的各种工程和大事,都有章老唐操劳的份。

  2005年,已在城区生活的章老唐在村干部的极力邀请下,回村参选老年协会会长。“说实话,当时我心里也是有顾虑的。虽然我比较关心村里,但毕竟我不在村里生活有十几年了,没有群众基础。”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当时168名老人投票,章老唐以143票当选。

  原来,大家把章老唐从1978年担任村干部以来的一点一滴,都记在心里。“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一定要把事做好。”这一当,就是三届。从在城区的家里回到村里,他骑电动车需要20多分钟。九年来,章老唐骑坏了三辆电动车。不论天气好坏、时间早晚,每天他都要来回好几趟。直到去年10月,章老唐因劳累病倒,这才卸下了老年协会会长的职务。

  “帮了多少人,做了什么事,从来都是瞒着家里的。有时候人家登门道谢,弄得我一头雾水。”章老唐的妻子舒妙琴说,丈夫总说自己和老年人特别有缘,帮他们做点事是应该的。而让老年人生活和睦,村里的工作开展起来更顺畅。

  最近,手术后的章老唐一直在家养身体。“再过段时间,重点工程开始拆迁,我就又要忙了。”章老唐心里,就是放不下村里的一切。


永康日报 时政·新闻 06 善举源自爱心 高尚起于平凡 2014-09-12 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10;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18;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14;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23;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17;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13;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22;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16;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19;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15;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11;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24;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21;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20;永康日报062014-09-1200012 2 2014年09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