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7版:时政·新闻

善举源自爱心 高尚起于平凡

——寻找永康好人感受榜样力量(下)

  市五院医生黄日新

  退休教师李子祝

  古山镇弓塘村胡帮志

  心中有爱心

  病人像亲人

  数职一身兼

  社区“老娘舅”

  残疾大孝子

  悉心侍病母

  ■记者 陈爱姝

  ■首席记者 王晓鸣

  ■记者 程娉婷 实习生 陈君璐

  75岁的李子祝,家住园丁社区园丁西路,是舟山初中的退休教师。

  李子祝从教40多年,一辈子没有担任过啥职务。想不到退休后,竟然得到“提拔重用”,身兼数职,成为了园丁西路片长、园丁西路9幢楼道长、社区卫生监督员、社区市民学校教导主任和社区民乐队队长,“职务”一数便是一大串。

  “不过这些可都是贴精力贴钱的工作啦!”李子祝笑道,“有人说我瞎起劲,可我觉得做这些很有意义啊。能够帮助别人,自己也会觉得很开心的。”

  李子祝的热心肠,在社区里是出了名的。园丁社区经常开展卫生创建和文体活动,他都二话没说跑在前。像社区民乐队已经组建10多年了,作为队长,安排服装、节目协调……李子祝忙前忙后奔波着。有一次短短一月内,家里的电话费就倒贴了100多元。这钱乍看不算多,但对于长期省吃俭用的老人来说,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李子祝不仅自己热心,还有个同样热心的老伴——卢仙月。前不久,附近有对婆媳因家庭矛盾发生争执,双方亲属还大打出手,一直闹到了派出所。

  谁都知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这还是一桩积怨已深的家务事。可李子祝觉得,自己身为片长,就有义务帮助他们解开心结。

  这事从何下手呢?李子祝和老伴决定分头行动,并出台“软硬兼施”战略。夫妻俩分别与婆媳聊天,先是倾听她们大倒苦水,体会她们的不容易;同时也指出她们做得不恰当的地方:比如媳妇理应尊重长辈;而长辈也要多为儿女考虑等。同时,卢仙月还跑到行政服务中心,希望相关部门能为这户家庭在房产证办理方面提供便利,帮助彻底解决矛盾的纠结所在。老两口的一番苦心没有白费。如今,这对婆媳已和好如初,再也听不到争吵声。

  日前,记者见到李子祝时,他正拄着拐杖在小区里行走着。原来去年岁末,老人意外遭遇车祸,身体至今没有完全恢复。可即便如此,他仍坚持每天进行卫生巡查。“前几天市领导来社区,我和居民们提出意见,希望尽快开展‘一通两化’。市里很支持,现在整改图样已经出来了。”李子祝高兴地说。

  看来,老人的“官瘾”又犯了,又准备在“一通两化”工程中有一番作为啦。

  10日,记者来到市五院糖尿病内科诊室,主治医师黄日新正为一位年迈的患者看病开方。

  退休工人颜献雄一听说记者要采访黄医师,就连声称赞:“他对病人就像亲人一样,总是和和气气的。我的岳父、岳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一直爱找他看病。”

  黄日新坐诊时发现,因为生活习惯等原因,糖尿病发病率正呈增加趋势,然而市民对糖尿病的知晓率却不高。他觉得对病人的宣教非常重要,可单靠坐诊时一个个宣教效率实在太低,于是就有了每个月把病人集中起来学习的做法。2007年,市五院在我市率先成立了“糖友会”俱乐部,黄日新与同事每月坚持开展糖尿病患者防治知识宣教,免费测餐后血糖,为新“糖友”建立健康档案,并接受患者咨询。如今已拥有注册会员1500多人,此项公益活动获得了众多患者的好评。

  去年9月初,黄日新查出患了肠癌,马上赴上海就医。而当月10日是市五院“糖友会”的活动日,前来参加活动的“糖友”们发现黄日新不在,得知情况后都心有所牵。而这么多年来为方便患者咨询,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的黄日新,就是住院手术期间也没有关机,不时有患者因血糖波动打电话咨询。他从上海出院后又回五院住了几天,不少病人朋友非要来看望一下他不可。颜献雄的岳母都80几岁了,一心记着黄医师的好,特地拎着水果看望这位亲如儿子的医师。

  有一次查房时,一名病人的糖尿病足已溃烂发炎、活动不便。病人想小便,家人又不在场。黄日新知道后很自如地拿起尿壶为其接尿,并倒掉洗净。事后同病房的另一病人家属感叹:“天底下还有你这么不怕脏,一心为病人的医生,难得!”

  2011年12月4日,我市在三江广场举行庆祝第25个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受邀前往做急救知识演讲和心肺复苏急救操作演示的黄日新,得知解放广场有位老人突然晕倒了,马上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解放广场。他简单查看了老人的症状,判断老人可能是患高血压,因脑部暂时性缺氧造成昏厥。黄日新当即打120急救电话,刚好救护车都派出去了。在这紧急情况下,他想到这里离中医院最近,最快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直接请中医院派一辆平推车过来接病人去医院救治。

  就在这时,在解放广场的另一边空地上又出现了一名晕倒老人。黄日新赶紧跑过去又给老人做了最简单的急救处理,并让中医院一并把两位老人接了过去后才放下心来。

  正因为黄日新想为病人所想,急为病人所急,找他看病的“回头客”也特别多。

  在古山镇弓塘村,提起胡帮志这个人,大家都会由衷地称赞:“他真是个孝子。”

  八年前父亲去世后,胡帮志就接下了照顾母亲施秀金的重担。四年多前,施秀金被查出肺癌,胡帮志干脆辞去厂里的门卫工作,回家种田,成了母亲的专职“保姆”。

  日前,记者走进弓塘村时,胡帮志正光着黝黑的膀子,艰难地锄地,准备种点青菜。在他的背后,留下了两行深浅不一的脚印。走近才发现,原来胡帮志右眼已失明,左手难自控、时而硬撑开时而紧握,左脚趾头在大半年前又莫名疼痛,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为防止人字拖鞋走飞,胡帮志用麻绳将穿了2年的拖鞋绑成了编织鞋穿着。

  “我在9岁的时候,得了脑膜炎,导致残疾,还落下了现在每月都有几天会神志不清的病根。”胡帮志边说着,边用锄头挑着簸箕往家走。短短500米路程,他却走了近20分钟。

  命运多舛。去年,胡帮志在用农药给玉米除虫时,农药不慎进入他的右眼,造成右眼视力完全丧失。面对不幸,胡帮志并不气馁,仍是每天起早贪黑,种菜去古山镇上摆摊卖,身残志坚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胡帮志说:“虽然每天卖不了多少钱,但能卖一点是一点。因为我每个月都要给母亲买药,仅靠240元的低保费是不够用的。” 

  记者向邻居胡云梯打听才知道,其实胡帮志上有姐姐下有弟妹。但胡帮志考虑到他们都有家庭,生活负担不轻,觉得自己单身,刚好可以全心全意地照顾母亲。

  “弟弟胡祖好曾因心脏问题开过刀,经济条件也不好,还是我比较方便。”

  胡帮志这样解释他照顾母亲的理由。他每天和82岁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为母亲洗衣做饭,端茶递水,甚至处理大小便,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

  说起胡帮志的孝心,村里人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如今,在胡帮志的带动下,弓塘村孝敬老人已蔚然成风。


永康日报 时政·新闻 07 善举源自爱心 高尚起于平凡 2014-09-12 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16;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10;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23;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19;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14;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09;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18;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13;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11;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20;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15;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17;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07;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22;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08;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21;永康日报072014-09-1200012 2 2014年09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