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 推进制度创新
我市部门单位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活动纪实
![]() |
二叔,不符合规定我不能批, 我们这里要按制度办事。 |
![]() |
ⅩⅩ村支部委员会整改情况报告会 |
![]() |
![]() |
![]() |
![]() |
■记者 吕高攀 程娉婷
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三环节中,各个部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服务品牌成为很多部门的“主打”动作;相互学习、参照先进、提升自我成为党员干部们的习惯性思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立新表示,我市部门单位正在积极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做到务实管用,实现密切联系群众,弘扬优良作风的常态化、长效化。
目前,我市80个单位共列出885项整改清单,并开始逐条整改落实。
市公安局
“美丽窗口”与百姓更贴心
最近一段时间来到我市交警大队车管所的市民会发现,原来车管所门口那些“年审吗?”“扣分吗?”嘈杂的询问声消失了,三三两两摆在那里的摊位也不见了;进入办公区域,市民马上可以到业务咨询台或便民自动查询机上了解业务办理流程;在机动车检测站,工作人员实行提前上班和延时下班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推出周六日检测。
在市公安局,一项项整改措施在不断落实。而上述的这些动作,只是公安局“美丽窗口”建设中的一部分举措。
据了解,市公安局以提升队伍软实力为主要目标,对照优质服务标准,结合窗口单位的各项规定,积极推行各项举措,积极创建“三四五”优质服务工程,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接待热心、解释耐心、工作细心、服务真心;忙闲时一个样、分内外一个样、生熟人一个样、领导群众一个样、工作休息一个样。
“现在,窗口全面实行‘首问责任制’,第一个接受询问的工作人员不能因为问题不属于自己处理范围而搪塞、推诿或敷衍,必须全程人情化接待、衔接沟通直至群众问题得以解决。”出入境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出入境管理大队在电话预约的基础上,推出网络预约服务,最大限度把现实警务中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置于网上,通过“外网申报、内网审批、网上支付、短信告知、快递送达”,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业务。
行政审批科则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为老残人员、敬老院老人、边远山区群众等三大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拍照、上门送证的服务。
“在‘美丽窗口’建设过程中,我们建立了队伍风险预警预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服务窗口进行风险评估,作出风险点评估研判报告;窗口单位则需要根据研判报告进行整改,并作出书面回复。”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傅建军表示。
龙山镇
市建设局
完善管理制度防微杜渐
创新行业管理制度,建立疑难问题解决机制和新发问题预警机制,推行决策、执行、监督的制度化,市建设局下功夫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行为。
“进一步挖掘服务提升空间,完善自我,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和群众的满意度;对普遍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坚持敢于破冰,做到不回避矛盾、不推诿扯皮,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市建设局局长程可可表示。
保障房管理、房地产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都是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行业监管项目,也是建设局防范不正之风的重点项目。市建设局根据形势发展及时报请市政府出台了《永康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租赁管理办法》、《永康市物业管理办法》、《永康市建筑业企业诚信管理规定》等,力争杜绝新问题、逐步解决老难题。
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市建设局在财务、人事、工程建设、行政审批和物资采购等方面均建立了相应制度,明确了重大问题评估、决策程序,建立了疑难问题解决机制,新出现问题应对办法等,做到民主决策、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既能打破墨守成规,又能做到从源头上保障干事的高效廉洁。
同时,市建设局在创新服务,提速增效上狠下功夫。审批项目由15项精简到3项,房产办证承诺时间减少1/3以上,出证率提高一倍,推行并联审批,多证联办窗口;开通房产办证绿色通道,对特殊群体实行主动预约上门服务。
芝英镇
千名党员帮千户
最近一段时间,下徐店村党支部书记徐志强经常来到村里困难户徐某家中,谈谈心、聊聊家常,并先后送上六万多元资金,帮助他缴纳医疗费用,并鼓励他要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自从8月份开始,芝英镇1400多名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党员“一对一”帮扶困难户活动。党员们通过谈心谈话、上门走访、电话沟通、网络联系等方式,定期与联系群众沟通,听取意见建议,了解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同时保持与帮扶对象进行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联系户的困难,从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切实解决帮扶对象一些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据了解,芝英镇党员干部在“走亲连心”的基础上,摸清每个村困难户的基本情况,并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发动全镇党员,实行“一对一”结对。希望通过这项活动,对生产上遇到难题的群众的帮扶,以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为目标;对生活困难群众的帮扶,力争变“输血”为“造血”,带领困难群众脱困致富。
“五亮”行动确保长效
吕南宅四村有两幢全市典型的高层违章厂房,两幢厂房总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分别为6层、3层,钢筋混泥土结构,工程总造价1000万元左右。拆除这两幢违章厂房有巨大的阻力,一方面,两位业主抵触情绪很大;另一方面,两幢厂房均是高层建筑,且周边房屋密集,对拆除技术要求高。在各种阻力面前,龙山镇顶住压力,面对各方“说客”坚决说“不”,在“人情牌”、“温情牌”前绝不留情。
龙山镇创新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方式,探索出台了“五亮”长效管理机制:
领导干部亮牌明示,确定责任。将 “三改一拆”、新发“两违”工作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联村干部每周到村进行一次政策宣传、新发“两违”巡查;村主要干部掌握村内动态,及时反馈;镇国土部门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阻止,将违建行为遏止在萌芽状态。
责任人亮诺表态,自我加压。将分解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标明区域范围、“两违”情况、拆除时限,并在公开栏亮出书面履职承诺。
对新发“两违”亮丑揭底,定期督查。建立定期通报机制,镇教育实践活动办、镇纪委及相关责任部门对各村新发“两违”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公开通报各村新发“两违”数、拆除进度。
对责任人亮灯预警,激发动力。及时发现新发“两违”并根据时间节点完成拆除的,亮绿灯通关;因主观原因导致巡查、拆除不到位的,对责任人员亮黄灯告诫,限时整改;干部接受黄灯告诫后,没有明显改进或又出现其它问题的,亮红灯警示,约谈问责。
亮剑督行,动真碰硬。将督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依据,实行严格问责。截至目前,该镇已约谈了3名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新发“两违”数为历年同期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