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新招让“问题产品”及时“现形”
市场反溯“永康经验”在全国推广
![]() |
■记者 王晓鸣
本报讯 市场上卖的灯具、节能灯、插座等产品质量究竟如何?相信很多市民都想知道。别急,最近几天,在五金城市场上抽取的90个批次相关产品刚被送至上级部门检测,过不了多久,权威结果便见分晓。
“这是省质监局首次针对我市市场反溯工作开展的专项抽查。”4日,五金城质监所所长金胜利介绍,自2012年底开始尝试产品质量市场反溯机制探索以来,大大规范了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了查处“问题产品”的效率,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护。
何谓市场反溯机制?简单讲,就是从以往传统的企业抽检方式,转变成为从市场上去发现消费产品的质量问题,然后再追溯到生产企业,其全称是“基层站所产品质量市场反溯生产领域监管机制”。
目前,五金城市场共拥有4830多户商家,这是“五金之都”“窥探”产品质量的一扇大门。去年初,市质监局联合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公司正式建立产品质量反溯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试点工作。
据了解,市场反溯机制的信息来源包括主动买样检测、投诉举报、相关部门通报、行业协会信息上报、舆情收集等。在对相关信息调查分析后,再将有质量风险的产品进行分级处理。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产品,都能够通过反溯机制来有效处置企业违法行为。”五金城质监所工作人员张兴华说,不久前,有网友举报有天猫商家在销售无 “3C”认证的电动工具。质监局将这些举报信息通过市场反溯机制开展处理,6家天猫店及相关企业被依法查处。
“这些保温杯的包装盒标识标注不规范啊!”前期,五金城质监所的监督员共走访了82户商家,结果发现60%产品未按标准进行标识。质监部门稽查人员迅速对涉及产品进行处理,同时还通过行业协会,以面对面的帮扶方式督促企业整改。目前,已帮扶63家企业280多个产品标识标注进行完善。
自市场反溯机制运行以来,全市共处理各类产品质量风险信息50余条,依法查处产品质量案件15起。
随着市场反溯机制效应的逐步扩大,“永康经验”被提升为“浙江经验”,写入国务院、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文件中,并向全国推广。眼下,湖南、云南、江苏等地已积极开展消费品反溯机制的建设,“反溯力量”不断壮大。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将“探索建立产品质量市场反溯机制”作为今年质检工作要点。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表示:“永康探索建立了产品质量市场反溯监督机制,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市场反溯机制也是我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市质监局局长杨可忠表示,将按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把百姓日常生活消费产品、热点产品作为监管重点,不定期进行市场反溯,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积极主动提升辖区内的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