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14版:社会·世相

堂弟抢劫被判刑 堂兄有了案底

现在吸毒被抓还想故技重施

  ■见习记者 李瑛洁

  

  “我的真实姓名叫吴某顺,之前被我冒名顶替的吴某俊是我的堂兄。”18日,经过市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胡警官的审讯,被抓获后一直自称“吴某俊”的吸毒人员吴某顺,最终承认了自己冒用堂兄身份接受处罚的事实。

  堂兄莫名成了抢劫犯

  远在云南老家的吴某俊怎么也想不到,从来没有过违法犯罪行为的自己,在公安网上已经有了一次抢劫的案底,要不是民警及时发现,他还将成为一名有吸毒前科的人员。

  2日,吴某顺因吸毒被警方抓获。在后期信息比对过程中,民警却发现这事有问题。“根据他提供的身份信息,比对犯罪前科和本人表现,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他是在冒用他人身份。”

  警方系统显示,2010年10月,“吴某俊”曾盗窃过一辆电动摩托车,被车主发现后,他使用随身携带的剪刀和水果刀进行威胁,咬伤、划伤两名受害人,最后被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

  吴某顺承认,这个“吴某俊”其实就是自己,因盗窃被警方抓获后,他第一次向警方谎报了堂兄的身份信息。

  吴某顺冒用堂兄身份的行为并非无缘无故。早在2001年,吴某顺曾伙同吴某某等五人,以谎称乘车的方式在云南本地抢劫了一辆大巴车,在五个同伙先后被抓获判刑的情况下,吴某顺始终在逃。由于对吴某俊的身份信息十分了解,一旦需要被查验身份,他就假称自己是吴某俊。

  冒名行为并非个例

  事实上,违法犯罪嫌疑人顶替他人身份的案件并非只此一例。

  “去年曾经发生过两例,今年也出现了一例。”胡警官说。

  就在今年,我市一市民发现,在各类安检过程中,自己总会莫名其妙被要求接受尿检等深入检查。“为什么每次自己都会被抽到?”他十分疑惑。

  经过多方查询了解,该市民终于得到了答案。原来,同村一村民每次吸毒被抓,都将他的详细身份信息报给警方,使用他的名义接受处罚。

  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吸毒”,让该市民在档案上成为了一名吸毒前科人员,同时也成为了安检人员“特殊关照”对象。

  胡警官说,有吸毒前科不仅会影响安检、边检等各类检查,还会给驾驶员驾驶证的年检工作带来不便。其他身份被冒用的情况也会一定程度影响本人的工作和生活,但是相对隐蔽,一般市民很难发现。

  “身份被冒用的情况,常常发生在一些相互十分熟悉的人身上,尤其是同村的村民、亲朋好友等。”胡警官为此提醒,市民朋友们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信息,不要将自己的信息随便泄露给其他人。


永康日报 社会·世相 14 堂弟抢劫被判刑 堂兄有了案底 2014-07-25 永康日报142014-07-2500017 2 2014年07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