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6版:财富·新闻

产品质量国内外市场有别引我市企业主热议

不锈钢器皿制造水平国内领先

南龙集团生产车间一角

  ■记者 程娉婷 

  江苏质检部门近日对多种产品质量抽检发现,很多企业“好产品用于出口、劣质产品用于内销”,国内市场上的产品合格率很低。此消息一出,“产品质量内外有别”的说法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市产品是否也存在这一现象?带着疑问,记者走访我市几家生产企业得知,创品牌企业不愿用次品毁清誉,但也有些小企业鱼目混珠,以价格战抢占市场而降低品质。对此现象,不少业内人士呼吁设立行业准入门槛,以规范准入条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现象:为生存打价格战引发品质危机

  对于“同样的品牌,质量内外有别”的说法,在电动工具行业有11年外贸和2年内贸从业经历的陈女士表示确实存在,不过,这么做的是少数小企业,他们受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影响,转而开发内销市场。由于现在工厂多,竞争激烈,有些小企业实力弱,业内品牌影响力甚微,转内销一时又没有较好的销售渠道,可能就会采取最原始的价格战去抢市场。

  “打个比方,5千瓦功率的电焊机原价是800元,为了抢占市场,有些企业在不更改产品标签的情况下,暗地里却把里面的产品功率降到了4千瓦或者4.2千瓦,售价720元,不知情的消费者也许就会被蒙骗。”陈女士说,其实不少产品已近乎薄利,选择价格战就意味着要降品质,当然,这也是小企业为了生存的无奈选择。

  “在杯业中,确实也存在少数害群之马,主要体现在不是保温杯的充当保温杯来卖、材质或成分不合标、容量与外包装标注不一致、包装上的标识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等。”南龙集团总经理许崇毅也同意陈女士所说,我市出口产品多以为国外大牌贴牌、代工为主,但转为内销后,多走争创自主品牌之路,很多企业主舍不得用劣品砸自己多年积累的声誉。

  “随着市场的成熟,不少企业主也意识到,企业要发展,还得站稳脚跟做好产品,因为当价格战打到低于成本之下,企业面临的就是关门。”陈女士说,打价格战也只能是暂时的,这条路走不了多远,因为现在的消费者也很精明,有比较后,第二次就不会再选择。

  现状:我市不少产品制造水平已领先业内

  许崇毅透露,其实这次江苏质检部门所抽检的产品中,就有南龙集团的保温杯,但检测结果显示:内外并无差别。这得益于我市不少保温杯业企业已按照国标来执行。而且,他认为,我市不少产品的制造水平已领先业内。

  许崇毅所说的国标是指今年2月1日正式实施的《不锈钢真空杯》(GB/T29606-2013)、《不锈钢器皿》(GB/T29601-2013)两项国家标准。国标制定时,有关部门既容纳了日本保温容器标准,也结合国内产品特性和消费需求,对原材料、卫生指标、保温性能、背带负重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是公认的国际领先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有6家企业作为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彰显了我市企业在全国不锈钢器皿制造行业的领先地位,也表明了我市不锈钢真空杯及器皿的制造已处于先进水平。

  “新国标正式实行后,我们曾召集企业代表来我公司实验室,开展检测、规范以及对外包装的标志、标识等方面的专门培训。今年3月份,又组织了30多家杯业企业参观了国家五金检测中心。目前,我市大多数杯业企业都按照这份标准来对照执行,所以产品对于国内外都是一致的。”许崇毅说。

  记者从市质监局获悉,截至2013年底,我市共有57家企业73人次主导或参与32项国家标准、23项行业标准和2项地方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这也说明了我市企业凭先进的制造水平已掌握了业内部分“话语权”。

  呼吁:设立行业准入门槛

  许崇毅认为,品质内外有别或许与质量标准内外不同有关。商人都是逐利的,国内的标准如果没有国外严格,有人难免会钻空子。“在国内,当前主要存在未设准入门槛来规范市场等问题,不少制造业准入门槛低,商家采购销售产品也未有明确统一标准,企业无需办理相关生产许可证就可直接开工。”许崇毅说,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地方质监部门很难介入,无法予以严管,才会出现内外有别现象。

  许崇毅以压力锅行业整治为例向记者介绍,因为在2007年来我市之前,他曾在该行业工作了10多年,正好亲历了行业洗牌。“在20多年前,也许我们还常会听说高压锅爆炸事件,但近些年,已少有耳闻,这正是行业整治的成效体现。”许崇毅说,超期服役、使用方法不当、误用伪劣产品是导致压力锅肇事的主要原因。

  生活中,随着压力锅使用年限的增长,锅牙磨损变薄,硬度、整体强度也逐渐下降,在使用8年后,热爆模拟试验值已经接近安全压力限度,继续使用极易发生爆锅现象。如果使用者对压力锅的工作原理、安全部件的性能和作用不清楚,或使用不当,就很容易出危险。

  在爆锅事件屡次发生后,政府部门,重拳整治压力锅行业。国家颁布实施了新的行业标准,对压力锅在防堵、防爆、手柄开合安全装置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凡是业内企业必须统一办理生产许可证,借此来严格规范生产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控制产品质量、提高自我检测标准等。”许崇毅说,同时,对许可证管理范畴内的商品,上级有关部门会对其每年至少抽检一次,不合格的必须做到整改到位,否则吊销许可证。

  “在我的记忆中,对高压锅的行业整治起码有7年之久,当初也是抱着壮士断臂的决心,关停了一大批不规范企业。在一轮轮优胜劣汰后,该行业仅剩的几家企业越来越规范。”许崇毅说,其实,这种做法值得很多行业借鉴。


永康日报 财富·新闻 06 产品质量国内外市场有别引我市企业主热议 2014-07-10 永康日报062014-07-1000011;永康日报062014-07-1000002;永康日报062014-07-1000019;永康日报062014-07-1000012;永康日报062014-07-1000013;永康日报062014-07-1000014;永康日报062014-07-1000015 2 2014年07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