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警界
3  4  
禁毒!
禁毒!
禁毒!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14年6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打击管控 宣教预防 服务帮教
禁毒!
禁毒!
禁毒!
2014-06-27

  ■通讯员 张作明 章芳敏

  25日,江南派出所与龙川学校联合开展禁毒万人大签名活动。

  我市在册吸毒人员1092名,禁毒防毒压力仍然巨大

  

  目前,我市共有在册吸毒人员1092名,本地籍吸毒人员230名,占在册吸毒人员总人数的21.6%。由于我市经济运行环境较好,云贵等地务工人群多,加上涉毒犯罪团伙紧盯我市毒品消费市场,虽经公安机关大力打击,但利益趋使令贩毒分子铤而走险,导致我市毒品问题总体态势并未改变,并从公路、铁路、邮路、海关、物流等渠道多头渗透,甚至还出现毒品经我市向周边县市过境的迹象。

  近几年,吸毒人群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青少年是最易受到毒品侵袭的高发人群,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绝大多数吸毒者初始吸毒年龄是20至25岁。这些青年一旦染上毒瘾,在个人的行为上就会发生明显改变,原本勤奋变得懒散,对学习工作兴趣降低,他们沉溺于毒雾中,消磨宝贵青春。长期吸食毒品,还使得青年人整日无精打采、面色晦暗、身体瘦弱、形容枯槁。从2006年起,我市已发生两起中学生在外地上学时因好奇而吸毒的案件。

  近年来,公安禁毒部门加大了场所宣传、禁毒管控工作力度,也结合“扫毒系列”行动开展了场所涉毒打击行动,加上上级出台一系列场所管理政策,原先在KTV、旅馆、歌厅等场所泛滥的吸贩毒活动现已呈萎靡弱化之势,但吸贩毒活动总体并未弱化,只是阵地发生转移,禁毒防毒任务仍然艰巨。

  

  半年抓获吸毒人员169名,禁毒行动成效凸显

  

  市公安局坚持“破大案,打团伙,打毒枭,摧网络,断通道”侦查工作思路,在注重禁毒打击工作的同时,开展涉毒问题治理工作。一年多来,市公安局禁毒打击工作以“双零(零容忍、零懈怠)”理念为导向,坚持“两从(从严从重)”方针,从努力减少毒品的社会危害出发,通过严查、预警、打击等多种手段开展吸贩毒打击治理,努力提振毒品问题综合治理工作的威慑力。

  今年上半年,市公安局已抓获吸毒人员169名。2013年至今,市公安局共破获各类毒品案件195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12名,查获吸毒人员447名,缴获毒品折合海洛因1465克;查获易制毒化学品盐酸、硫酸134吨;查获汽车2辆,枪支6支,各类弹簧跳刀96把;发现查处非法种植禁毒原植物案件4起,处理非法种植人员4名,铲除罂粟原植物1587株,收缴罂粟原植物果实270个。对全市19家邮政寄递业开展了46家次检查,截断了邮路运毒通道;开展了交通、邮政、公安市际卡点、出租车查报点联合查缉行动22次。

  今年3月19日、20日,我市连续发生两起涉案价值上万元的飞车抢夺案,作案者抢夺的原因是为了筹钱吸毒。接到报警后,警方通过视频监控,进行案件串并后,确定这两起案件均为同一伙人所为。案发后第三天,警方在我市夏溪村的出租房里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陈某、王某(均为云南镇雄人),快速破获两起飞车抢夺案,经查,此二人均为吸毒人员。

  去年10月,警方在“扫毒害,保平安”专项行动中,于我市经济开发区某出租房当场缴获500克冰毒,抓获两名毒贩。此案目前已在一审阶段,是我市近年来查获的较大的单起贩毒案。

  

  投入禁毒宣传经费200万元,市民受教育约50万人次

  

  禁毒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平安永康”的建设大局,关乎到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禁毒工作必须立足我市毒情特点,集各部门之力,积极应对禁毒工作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汇全社会之智,共同治理和防范毒品危害。

  禁毒宣传以青少年、流动人口、场所宣传等为重点,市禁毒办、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及各辖区派出所通过开展传统性活动,如出禁毒板报、挂禁毒横幅等禁毒宣传预防教育活动,运用和借助新技术宣传渠道,如利用商场店铺、企业LED显示屏、网络新媒体等力量开展禁毒宣传活动,还组织了“毒品知识进万家”、“小手拉大手”、“我爱我的家”、“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等禁毒宣传预防教育主题活动,常态化推进“禁毒宣传,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我市共投入禁毒宣传预防教育经费200余万元,印发禁毒宣传资料50余万份,开展各类“六进”宣传活动1200多场次,悬挂横幅500多条,市民受禁毒教育面达50万余人次。

  禁毒服务不仅要落实吸毒成瘾人员的帮教制度,健全场所禁毒管理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场所识毒、防毒、拒毒和自律意识,遏制毒品借助场所滋生蔓延的态势。同时要完善禁毒专职社工建设,规范禁毒专职社工工作,提升专职社工管控帮教工作能力。

  自从参与社区戒毒后,戒毒人员王某每天都去市第三人民医院戒毒门诊进行美沙酮药物替代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和控制治疗,效果不错。从2013年以来,市禁毒办对吸贩毒人员作出社区戒毒63名、作出强制隔离戒毒68名,通过严格管理,强化戒毒。

  今年上半年,通过开展吸毒人员“大排查、大管控”工作排查在册吸毒人员1085人,登记新增吸毒人员108名,收戒拒绝接受社区戒毒人员4名,收戒社区康复及严重违反协议人员7人。市第三人民医院运用戒毒门诊平台,大力推行吸毒成瘾人员治疗工作,已收治美沙酮替代服药人员92人次,每天服药人员约20人次。同时,通过落实各镇街区禁毒社工工作职责,以及推行自主创业、亲属安置、集中安置三种模式,开展了禁毒专职社工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定期谈话、尿检、家访等工作,促使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并成功安置戒毒人员就业52人次。通过实施易制毒化学品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496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实行网上监管,并开展全市易制毒化学品及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和清理清查整顿活动,有效防止易制毒化学品、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等流入非法渠道。

  

  

  

  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

  合成毒品过去称新型毒品,大部分是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毒品,而鸦片、海洛因等麻醉药品主要是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再加工的半合成类毒品。合成毒品又叫“实验室毒品”、“化学合成毒品”。合成毒品对人体主要有兴奋、抑制或致幻的作用;而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对人体则主要以“镇痛”、“镇静”为主。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多采用吸烟式或注射等方法吸食滥用;合成毒品大多为片剂或粉末,吸食者多采用口服或鼻吸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合成毒品的种类及危害

  由于科学技术和制药工业的进步和发展,精神药物的范围和种类不是固定不变的,合成毒品滥用的品种也将不断增多。其中,K粉、咖啡因、安纳加、氟硝安定、安眠酮、地西泮、鼻吸剂等也属于合成毒品。

  合成毒品对人体的危害,通俗地讲,主要在于它对人体组织器官特别是大脑中枢神经的损害不可逆。合成毒品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吸食毒品高度兴奋后,中枢神经就形成一个水肿,水肿消了后会结疤痕,疤痕结得多,中枢神经会受损,吸食者就会精神异常,痴傻癫狂,成为精神病患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所谓“合成毒品”是指用化学原料加上配剂,通过化学方式合成的一类精神药品,通常我们也叫它新型毒品或实验室毒品。目前,在国内市场流行的合成毒品主要有冰毒、麻古、摇头丸和K粉等。

  “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市禁毒办、市公安局禁毒大队以及吸毒人群,了解我市禁毒工作形势、禁毒打击成效和毒品危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禁毒部门围绕“青少年和毒品危害”开展宣传活动,加强青少年预防毒品犯罪,共同营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良好氛围。

  长期以来,市公安局在上级禁毒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市禁毒委的领导下,在禁毒委成员单位、各镇街区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禁毒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下,以推进禁毒社会化管理为抓手,以毒品危害综合治理为重点,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打击治理、管控帮教,努力降低毒品的社会危害,全力遏制毒品发展势头,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构建“和谐永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闻助读

  X

  2014年禁毒打击行动中查获的毒品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警界 09 禁毒!
禁毒!
禁毒!
2014-6-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