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财富·新闻
3  4  
中缝
我市整体推进工业强市建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4年6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企业积极实行技改 政府主动做好服务
我市整体推进工业强市建设
2014-06-27

  ■记者 施娟

  走进天河高新科技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就像来到了一个超大型的展示厅。高耸林立的机器设备井然有序地运转着,在岗的工人却不多。“近年来,我们公司进行大刀阔斧技改创新,成功地从劳动密集型向创新技术型转变。”该公司办公室主任何忠琳告诉记者。  

  我市如天河这样积极实施技改的企业比比皆是,而坚定他们走转型之路的背后,正是我市整体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战略支持。

  工业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自跻身全省20个工业强县(市、区)试点以来,我市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农业装备、现代五金”三大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大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提升,加快工业强市建设进程。

  群升集团实施“空间换地”,进行低效厂房改造。            记者 林群心  摄

  升级产业结构

  优化工业布局

  浙江浩天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发动机汽缸体、曲轴箱体、油底壳、变速箱壳体、发电机组等产品的企业。近年来,浩天实业先后投入6亿多元,开展年产100万台房车等配套用汽油机、发电机组生产线技术改造、年产20万套汽车发动机压铸技术改造项目等。浩天实业通过技改实现了“四高、四减、一转变”,四高即产值利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份额提高、员工待遇提高;四减即生产成本减少、用工数量减少、能耗排放减少、安全隐患减少;一转变即逐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的高能耗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的低能耗发展方式转变。

  在我市,像浩天实业这样,努力通过技改推进技术装备提升的企业越来越多。浩天实业的由大变强,也是我市唱响工业强市最强音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巩固,为了有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我市在原有八大五金行业的基础上,科学筛选,明确了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农业装备、现代五金”为重点培育支柱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倾力培育产业领军型企业。去年,我市新增了亿元以上企业25家,行业龙头带动效应明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占比不断提高,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列为全省42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示范区之一。同时,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的升级步伐,是我省首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地区。

  近年来,我市工业布局也不断得到优化。积极打造“两园一区”平台建设(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园、城西新区中国南方农机机械产业园、浙商回归企业创新区)为重点,提升经济开发区的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重点的规划建设。浙商回归创业示范区规划建设7.36平方公里,第一期750亩,投资25亿元以上;现代农业装备新区规划建设7.36平方公里,第一期200亩,投资16亿元以上。目前,“两园”一期已全面开工建设,共有20多家企业入驻。

  “四换三名”、“两化融合”工作提速增效

  嘉禾工具有限公司是我市老牌电动工具出口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电钻、角向磨光机、高压清洗机、曲线锯、电圆锯、修边机等60多种规格的电动工具产品。近年来,嘉禾工具通过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实现了产品的优质化,一方面,与国际知名电动工具品牌美国史丹利百得公司和德国博世合作;另一方面,从去年开始加快“机器换人”的步伐,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人员减少50%以上,效率增加30%以上,产品的加工品质和可靠性明显提升。

  去年,我省提出“四换三名”(“四换”为: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三名”是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我市围绕这项内容,认真开展“扶百企、促百亿”活动,组织重点项目“百日攻坚大会战”,全面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形成工业投资项目储备一批、实施一批、完工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链。全市去年新批技改项目102项,完成“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术改造53.87亿元,增长26.4%;实施技改项目的企业数占全部规上企业数的比重为70.19%;完成低效厂房改造78.9万平方米。我市的做法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省“机器换人”现场会在永召开,我市经验在全省予以推广。

  今年,我市又有27个项目被列为全省重点技改项目,如众泰控股集团总投资4969万元的年产10万台汽车车身柔性化焊装总成生产线技改项目、博泰工具的年产1200万片节能散热器机器换人技改项目等;另外还有20个项目被列为省“机器换人”示范工程项目,如哈尔斯的提高年产1000万只不锈钢真空保湿口罩品质机器换人技改项目、步阳集团的年新增50万樘高档防盗安全门自动化生产线技改项目等。为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县)示范创建活动,我市出台了《“永康五金”区域国际品牌推广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有效推进区域五金产业的转型升级。

  而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2013年,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项目立项21个,总投资5046万元,培育金华市“两化融合”试点企业3家,金华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信息技术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渗透、应用不断加强。去年,我市信息化指数为0.853,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这得益于我市不断加强企业主和企业信息化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了稳步推进“两化融合”,市相关部门定期邀请信息化专家对企业进行培训授课,并以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参观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做到以点带面,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政府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市政府组织35个工作组,由市各套班子领导带队,围绕企业实际困难和需求,开展“一企一服务、企企见干部”的企业帮扶专项行动。对全市785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省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的工业企业和“小升规”培育企业进行一对一结对走访,开展送政策、送信心、送服务、送爱心的“四送”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梳理完善各项工业经济奖励政策,培育创新金融组织及融资模式,更好发挥工业扶持资金杠杆作用。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改行、技术引进消费、品牌建设、人才引进、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投入。加强部门联动,强化经济运行监测,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同时,积极办好八大行业龙头企业的“机器换人”现场会和各镇街区的“机器换人”业务培训会。大力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拟人机器”关键技术攻关、“智造流程”装备优化提升项目。立足企业存量装备的优化提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对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等进行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采用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无间隙流程等先进制造方式 ,促进制造工艺自动化、工序集成化、流程科学化。力争全年实现100家规上企业完成“机器换人”,3年内300家规上企业实施技改。并制订“三名”工程及“两化融合”三年实施方案,推进“三名”培育工作,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是创新主体,不过,政府部门在助推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我市将继续加强对工业设计工作指导,完善工业设计管理办法,推进创新成果交易中心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办好第9届中国五金产品工业设计大赛。同时,切实推进第一批企业研究院建设,推进现代农业装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联合亚特兰大重大专项的研发,形成一批行业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与零部件协同制造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并发挥“丽州英才联谊会”、“商会人才工作站”等平台作用,支持企业采取聘用、技术合作等形式引进各层次、类型的人才。

  另外,我市还将致力于推进工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今年,我市力争淘汰落后设备(生产线)300台(套)以上,腾出用能空间6600吨标煤以上,同时强化企业清洁生产,完成煤改气企业100家,实施清洁生产不少于50个,创建省绿色企业不少于1家。与此同时,我市还将以“两园一区”为重点,推进工业强园、强区、强镇建设的深入开展。

3上一篇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财富·新闻 06 我市整体推进工业强市建设 2014-6-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