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专刊·教育
3  4  
三所试点校各显神通破冰前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14年6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三所试点校各显神通破冰前行
2014-06-27

  抓综合绩效 促硬件完善 助素养提升 重内涵发展

  ■记者 李争鸣 陈晓苏

  2012年9月,永康一中、永康中学和古山小学入选我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范畴。一年多时间来,三所学校各显神通,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破冰前行,留下一串串脚印,激起阵阵浪花。

  也许,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这三所学校由改革深挖得来的潜力足以支撑他们走得更远;他们跨出的脚步也很大,我们把它变成文字,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永康一中:

  回归本真 激活潜力

  “一中老师真的辛苦,早上他们最早来学校,晚上又是最晚离开。”这不是一中老师自己说的,而是家住一中附近很多居民的说法。

  早出晚归的背后,是老师们高强度的“连轴转”。“可我们的辛苦有所体现,这就是幸福。”看着学生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连连获奖,看着考试成绩的稳步提升,一中老师们可以到处说“把学生拉回课堂主阵地”的底气也足了。

  “能把学生拉回课堂,关键的是要让老师自己先回归课堂。”一中校长华康清说,这正是一中推行教育综合改革的节点所在。

  大锅饭、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一样,都是扼杀老师活力和积极性的弊病。“从班主任推选,到备课组长任命,再到中层领导竞聘,无一不打破了原有的规则,还设了底线——要站在教学一线。”华康清说,任何领导职务都不是享福,老师才是原本的身份,领导更应该成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排头兵、领头羊。

  华康清的说法,学校很多老师都认同。“首先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是一名班主任,最后才是副校长。”在公开场合,副校长吴文广这么介绍自己。学校的办公室主任何家岳,也是班主任,还教了三个班的物理。

  怎样在教学与行政事务中寻找平衡点?唯有敬业和奉献。“也正是这样,领导才能身先垂范,带动全校老师回归到教育教学的本真。”

  付出就会有回报。这个回报也可以是超脱物质层面的精神荣誉。于是,一中制订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实施工分制,对老师们的工作进行量化演算。一段时期下来,不仅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也引来了很多学校要求借鉴的请求。

  “比如你当班主任,又满课时主课教学,你的基础分就是10分,这是根据工作量定的分;还有从‘质’的方面定下加、减分的指标,比如带的学生获奖了,可以加分,科研项目获奖了,被评为教坛新秀了,这些都可以加分。”华康清解释,一中还列出批改作业、课堂教学等20个指标,每个期末,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这20个指标,对每一位老师进行评价,综合得到的成绩,就是这个老师的年终考核评定成绩。而最终的薪酬体系,就跟这有加分也有减分的工分制挂钩,工分高的,肯定是优秀的老师。

  如果说一系列改革激活了校园内的潜力,那么一中积极与镇海中学、义乌中学交流合作,邀请12位省内知名教学专家当教学顾问等举措,就让一中的改革更加有吐故纳新的实力。

  请进来、走出去,多学、多比,综合改革试点给了一中改革的机会。眼下,行走在一中校园里,感受着日渐浓厚的学习氛围,看到师生们的精神愈加振奋,耳畔似乎萦绕着一种声音:回归到本真的一中,定会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永康一中教育综合改革宣传展板在兄弟学校展出

  永康中学:

  课改指路 名师成长

  作为浙江师范大学的附属中学,永康中学享有浙师大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与强大的技术智力支持。从2010年10月开始,在浙师大委派永康中学的科研副校长郑逸农教授的带领下,永康中学开始探索以“非指示性”理念为指导的具有永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传统的‘指示性’教学以老师为中心,一切由老师说了算。‘非指示性’教学改革,它不以教师或学生的任何一方为中心,而是让他们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永康中学副校长胡德方介绍,“非指”的特点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判断、自主反思、自主纠错、自主成长。

  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后,永康中学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课改路:从组建永康中学精品课堂工作室、永康中学教育共同体,到建立“非指三五三”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再到“课改二次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课改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3月,为更好地将“非指”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永康中学进行了领导带头“晒课”活动,包括校长、副校长、中层领导在内的领导相继敞开了课堂,为全校教师呈现了一堂堂以“非指示性”理念为指导的生动有趣的公开课。

  

  与此同时,学校还组建了“非指”教改工作室,通过学习与交流,老师们的教学技能和方法从不同层面得到了提高。

  如果说“非指”课改是永康中学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大利器,那么名师培训计划则是该校教改的又一重拳。

  学校依托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分层次启动教师培训活动。第一层次,开展学科教师的基础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二层次,开展学科教师与管理人员的高级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管理能力,培养专家型教师与专家型管理人才。

  此外,学校还将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政治以及学校管理人员等类别的系列培训活动,每个学科及学校管理人员类别均独立形成合作教研的子方案,计划一年重点培训一个学科的教师,通过5到6年一轮的扎实培训,实现学科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发展水平质的提升,为打造“浙派名校”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永康中学“非指”课堂展示

  古山小学:

  学生减负 老师增效

  古山小学教育综合改革,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入手,颇具实质性内容。

  “现在的小学生,书面作业负担太重。”古山小学科教处主任朱晓聪以四年级的数学科目举例,一本《口算训练》、一本《天天伴我学》、一本作业本,还有教科书上的课后训练,“仅一堂数学课,学生要消化的作业就有这么多,更别说要加上其他科目的作业了。”

  针对学生作业本多、多种作业重复等现象,古山小学校长应淑雪提出了一个叫“适性作业”的说法,简单地讲,就是因材施教,给每个孩子能接受并且掌握的作业,以巩固课堂知识。

  经过前期准备,该校41个班级2000多名学生迎来了每人都不一样的书面作业。“《适性作业本》设计由科任老师完成,分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三类,学生自己选择想做的和该做的。”朱晓聪介绍,所谓基础题,就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完成基础题很轻松的学生选择提高题作业,而真正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选择拓展题进行训练。

  “目前,我们推行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作业,三四五六年级的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的做法。”应淑雪说,学习不仅仅是做作业,不同年纪的孩子需要接触不一样的东西。为此,学校成立了英语、美术、书法、篮球等兴趣小组,陆续开设小记者社团、志愿者社团、雏鹰乐队社团等,寓教于乐,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多重基础。

  应淑雪说,为提高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有效性,学校开展了“五环十步”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明确了“三次备课二次反思”的备课模式。

  “五环十步”,即目标导向:简短导入和揭示目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学生自学;互助探究:讨论交流和点评讲解;分层提高:自主练习和反馈指导;总结归纳:回顾总结和独立练习。

  “‘三次备课二次反思’的备课模式,某种程度上讲,加重了我们的备课负担,但这种形式加深了我们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加强了反思过程,对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该校语文老师项莹莹如是说。

  据悉,为形成名优教师梯队,学校推出了星级教师评定方案,对校内在编在岗、且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考核,倡导教师终身学习。

  另外,学校还请来了教科所的领导进行专题讲座,邀请教研室的领导进行“同课异构”的课堂教研。同时,学校还与杭州市刀茅巷小学结对,派出骨干教师开展有主题、有目的的学习和交流。随着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将随之不断提高。

  古山小学举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专刊·教育 05 三所试点校各显神通破冰前行 2014-6-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