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蒋伟文 永康的第一大姓是胡姓,这一点无可质疑。那么,永康胡姓支系有几支?一些资料记载不尽相同。据1991年出版的《永康县志》记载,永康胡姓有6支,而应宝容先生编《永康姓氏志》所载,永康胡姓总列4大支。 据永康胡氏总谱负责人之一胡连法介绍,编纂人员引证上述记载,并阅览永康胡姓数十个村的宗谱、志书,找到了比较可靠的依据。根据现有史料考析,永康胡姓支系有8支。 永康胡姓同源,都是满公之后 编纂人员发现,在不少的永康胡姓谱牒中,载有梁御使中丞东海王僧儒奉敕撰写的《图引》。《图引》称:“胡氏之先出于有虞。至虞,遏(阏)父为周陶正,武王以元女配其子满,而封于陈,是为陈胡公。年极胡耆,故谥曰胡,子孙因以为姓。春秋之末,胡为楚所逼,分官诸侯。战国之初,卫有胡行,知名当世。及秦置东郡,从野王县,行子孙避难,适秦家于河东。行六世孙建,为汉渭城令,为上官氏所陷,妻子不敢居三辅,北徙安定郡,家于临潼县安都乡卑祚里。以前所为胡姓,共同一祖,更无二源。其后,支派既多,随所居住,故乃血脉引之于图。” 据此文称,永康各支胡姓,亦应是满公之后,同出此源。 据调查,1985年永康有姓氏343个,在受调查的46.22万人中,胡姓人口占4.95万人,居各姓之首。也就是说,10个永康人就有1个姓胡的。虽然到如今,永康的人口量已由1985年的47.53万人,增至当今超百万人(其中流动人口49.2万人),人口量的激增和外地人口的涌入,难以再说明原永康各姓氏居民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了。 永康北镇坊胡氏和龙山下凤里胡氏 都是晋东阳郡(即金华)太守胡凤的后裔 为厘清永康胡姓的支系,编纂人员阅览了永康胡姓数十个村的宗谱、志书,找到了比较可靠的依据。根据现有史料考析,永康胡姓支系有8支: 一是永康北镇坊胡氏,晋东阳郡(即金华)太守胡凤的后裔,五季仕吴越令胡彭支系。据考析,胡彭约生于公元856年左右,于后梁、后唐期间,事吴越王钱镠,授吴越令。约于公元932年钱镠卒后,告老回迁永康华溪(北镇坊)。其后裔已繁衍析居永康50多个村落,以及东阳、义乌、缙云、仙居等地。对于随官而迁居外地者,已不得而知。 二是以胡远为始迁祖的永康龙山下凤里胡氏,这支胡氏亦是晋东阳郡太守胡凤的后裔,源自湖州霅川,因胡远随胞弟胡神(北宋太平兴国壬午年〈982〉仙居县令)而隐居于东阳南湖,而后又转徙永康龙山发祥。其后裔已繁衍析居永康40多个村落。 三是永康古丽东街胡氏,胡潭支系。宋元祐戊辰进士、嘉议大夫胡鏊,世居三衢。宋宣和辛丑年(1121),因遭方腊兵燹之乱,其长子胡潭(1092—1165)从衢之履泰乡龙井原,避迁永邑东街。其后裔繁衍析徙夏川、古山等地。这支胡氏据有关文献记载,“已远者无所考,而近在宋代大学士伸公、侍郎炤公,皆公近祖也”。据查考,炤、伸属明经胡祖昌翼之后,其祖居为婺源考水。 四是永康由义坊胡氏,胡志宁支系。据记载,胡志宁,宋进士,于元祐年间,从福建建宁崇安来任永康县令,居官清慎,爱民如子,为百姓称赞,后落籍由义坊。其后裔析徙地有魁山江瑶、胡堰等地。 五是永康山西胡氏,胡穹支系。胡穹是东晋东阳郡太守胡凤之弟新安太守胡育(生年为1100—1187)后裔,出自山西省平阳府。其父胡廉于宋政和年间(1111—1118),仕汴之观察使。胡廉逝后,于宋建炎二年(1128),朝廷用其子穹补官,仕婺州通判兼劝农事。绍兴三年,胡穹挂冠,居永康太平乡宗仁里石櫃山西麓,复号其地曰山西,胡穹即成山西派、山西县派之祖。 六是永康华溪、四路口胡氏。这支胡氏出自东阳东南湖胡氏胡神支系。胡神(952—1016)与徙迁永康龙山的胡远是同胞兄弟,亦是胡凤后裔。胡神于太平兴国七年(982),从湖州霅川任仙居县令,当“国步既更,则激流勇退”,后隐居于东阳南湖。其第5世裔胡亲(1178—1232),附籍于本里西山,生三子,奎、淞、景略。其仲子胡淞,字德泰(1202—1255),卜居于永邑清塘之上店川(即铁店),成为清塘下胡氏始迁祖。这支胡氏自称为“永康华溪胡氏”。其后裔又有析迁渔父里。而胡亲的长子胡奎,仍留居西山,日后,其裔又迁东湖、下宅,至第25世胡人凤,又从下宅析迁永康四路口。近300年间,四路口胡氏仍与东阳东南湖胡氏联宗共谱,属东阳东南湖胡氏的一个分支。鉴于这支胡氏的属地在永康,故称其为“永康四路口胡氏”。又因这支胡氏与“永康华溪胡氏”同宗同源,故总称之为“永康华溪、四路口胡氏”。 七是永康郎村胡氏,胡德佐支系。据《郎村胡氏宗谱》载,郎村胡氏出自汉会稽太守胡综之后,至宋,其裔胡森(958—1030)仕武节大夫,居缙云黄碧,至清康熙癸卯年(1663),胡森的第二十三世胡德佐(1635—1716),从历山脚下风水村迁居郎村,郎村胡氏自此始。 八是永康沧溪胡氏,胡资支系。这支胡氏的源流,因未觅到族谱而暂时不明,唯见清光绪《永康县志》祠堂录,内有“沧溪胡宗祠,祀胡资”之载。其载应源于族谱,胡资应是始居沧溪之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