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财富·消费
3  4  
“疯狂”窝窝头仅风光了一个月
非来不可
第二季开始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4年6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曾经需排长队购买的窝窝头毁于一条微信
“疯狂”窝窝头仅风光了一个月
2014-06-07

  ■记者 施娟

  今年4月,叶卓在城区广场路开了一家窝窝头店。这间20多平方米的小店,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经历了从排队抢购到门可罗雀,叶卓的心也跟着起起伏伏。5日,尽管拿到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核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该店送检的窝窝头各项指标都合格,她仍然乐观不起来。“毁掉一个行业只需一条微信,重塑消费者信心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叶卓在其微信朋友圈中这样写道。

  一个月内

  开出十几家窝窝头店

  在众多本土吃货的记忆中,我市的窝窝头店是在今年4月份迅速火起来的。4月3日,叶卓开出了我市第一家窝窝头店。几乎就在之后的两三天,打着“粗粮、绿色、健康”的窝窝头店,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我市大街小巷扩张开来。

  “卖窝窝头是受到弟弟朋友的启发。他的店开在金华,每天能卖出1.5万个窝窝头。即便一个赚一毛,那钱也是哗哗地来啊。”叶卓说,她一打听,人家的加盟费要8万元。与其被人赚一手,还不如自己另寻品牌。为此,她找到了一家上海的窝窝头品牌企业,加盟费6万元,玉米粉、面粉等原材料均由厂家直供,省去了上游代理商“雁过拔毛”式的利润分成。

  接下来,除了叶卓的玉香园,禧香园、谷香园等品牌窝窝头店也相继开出。还有人找到叶卓,希望加盟开分店。一时间,广场路、金胜路、华丰菜场旁、大润发附近、三马路、永拖菜场、高镇菜场、五金城等地的窝窝头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可以说是“满城尽闻窝窝头香”。

  差不多一个月时间,仅城区的窝窝头店就扩张到了十几家。而且经济开发区、芝英、古山等地也相继有窝窝头店亮相街头。他们的规模普遍不大,大多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却有着同一特性:在5月10日之前,均是门庭若市。

  一店一天

  销量达6000个

  

  

  开业前三天,为了招徕顾客,叶卓打出了“买五送二”的促销广告。没想到当天便首战告捷,卖出了三四千个窝窝头。“消费者排着长长的队伍,足有十几、二十米长。也不用我们维持秩序,因为遇到有人插队,便会遭到其他人的声讨。”回忆起当初抢购的情形,叶卓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亲朋好友的订购电话不断,有些神通广大的消费者还通过亲朋托关系、找人情打电话预订。有朋友进店拿事先装好的窝窝头,却被堵在门口出不去,排队的顾客生怕窝窝头被成袋成袋地拿走后,他们买不到了。”叶卓说,为了抓紧赶制窝窝头,她雇了6个小工,家人也赶来帮忙。有的企事业单位食堂来预订,一下子就是几百个、上千个。一个窝窝头1元钱,最多时一天能卖6000个。几乎每天都是从早上6时开门,顾客排队排到傍晚六七时。

  记者在另几家窝窝头店得到证实,开业之初,差不多每家窝窝头店都能见到排长龙抢购的场景。

  一条微信让生意急转直下

  面对消费者的无限热情,叶卓停止了“买五送二”的促销活动,准备转入正常销售轨道。她胸有成竹地认为,自己的消费群体已大致确立,接下来就能好好赚钱了。然而好景不长,5月10日左右,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中,一则《窝窝头“走俏”内幕,不要相信玉米就是这个味儿》的帖子被疯狂转发。

  帖子中提及:“与面粉相比,玉米粉的粘合性差,如果是大比例用玉米粉的话很难做出松软的效果。而且真正的玉米窝窝头口感偏硬、有嚼劲、略显粗糙,不会像现在卖的窝窝头这么松软。另外,用纯正玉米粉做的窝窝头颜色是土黄色的,而不会是均匀的橙黄、亮黄色。”帖子对窝窝头里有可能掺杂色素、香精等问题进行系列“有根有据”地罗列举证。

  “那是2008年的新闻,那时确实有不法商家被查出掺和柠檬黄色素的问题,可那都时过境迁了。现在的窝窝头都是厂家经过配方改良的,所以口感才这么好。”叶卓说,由于微信传播速度快,甚至连她的微信朋友圈里都有好几条这样的“谣言”。正因如此,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全城的窝窝头店都陷入了滞销困境,生意一落千丈。几天后,叶卓觉得难以为继,只能裁掉部分小工,只剩下一名制面师傅。6日,记者了解到,城区多家窝窝头店已处于关张或准备关张的境地。

  “现在无论怎么解释,消费者就是不买账了。”叶卓认为,微信“毒窝窝头”对行业最致命的打击是,消费者对所有品牌的窝窝头都失去了信任。为了让消费者放心,叶卓还把上海总公司委托上海德诺产品检测有限公司的检测报告挂在店门口,如今又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报告贴到门柱上,但似乎都无济于事。眼下,叶卓的店每天只卖出2000来个窝窝头,只够保本。

  口感好是玉米粉经过处理

  针对网友的质疑,叶卓告诉记者,她们的窝窝头用的是窝窝头专用玉米粉,由上海厂家提供。其外包装上标明的配料包括小麦粉、玉米粉、大豆粉、糯米粉、白砂糖等,只是各种配料占比并未标明,外包装上有“QS”标志。“我们只需在玉米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白面,再和上水,面团就变成了黄色,然后放入搅面机中搅拌,再做成窝窝头就行。”制面师傅给记者演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各品牌窝窝头店的制作方法与叶卓所言并无二致。他们都反映,传统的玉米窝窝头口感粗糙、质地颇硬,是因为直接用玉米粉加热水揉开制成,而玉米粉无法自行发面;如今的品牌窝窝头口感松软、好吃,是因为厂家提供的玉米粉中又加入大豆粉、糯米粉等,其中的玉米经过生化酶处理。经过处理的玉米粉不会改变其营养结构,口感却更加细腻,并更易消化。

  “我们所用的原材料都有国家QS认证,有质量保障。如果对我们的窝窝头不放心,也欢迎媒体单位、质检部门、卫生部门、消费者随时到店里抽查检验。”叶卓说。

  部门采样抽检全部合格

  记者从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对于热销的窝窝头,该局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以下简称“餐饮保化科”)早就进行了关注。针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餐饮保化科还派出执法人员对城区十几家窝窝头店都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看,部分店铺存在边申报《餐饮服务许可证》边营业、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未及时办理、食品采购记录台账不规范等问题。执法人员要求业主及时为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同时保证合法经营,在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情况下,需暂停营业。

  据该局餐饮保化科负责人介绍,从初步检查情况来看,并未发现我市窝窝头店存在非法添加色素、香精等行为。日前他们已对各窝窝头店的产品进行首批采样抽检,6日检测的结果显示:抽检全部合格。下一步,他们还将进一步加强对该类产品的监督管理,加大抽检频次与拓展抽检项目范围,强化科学监管和全程监管,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廉价连锁加盟背后的隐忧

  有网友感慨,从往昔的众星捧月到如今的无人问津,疯狂一时的窝窝头竟毁于一条时过境迁的微信,不禁让人唏嘘。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窝窝头疯狂而短暂的命运似乎有迹可循。几年前的土家掉渣烧饼也曾盛极一时,却被一则“掺杂淋巴肉”的消息,狠狠地泼了盆冷水。投资小、门槛低、利润高是这些小食品连锁加盟火爆的主要原因。这种连锁加盟的快速扩张方式,实际是连而不锁,缺乏长效监管,而且技术门槛低,极易被复制,再加之终端连锁店的无序竞争,使其最终走向末路。

  事实上,早前就有专家学者对这种“廉价连锁加盟”现象进行了分析。社会学家、浙江大学教授龚缨晏说,瞬间膨胀的恶性加盟加上缺乏相应的管理控制等保障机制,使得市场饱和之日就是其迅速破灭之时。市场趋冷一哄而散,连“自救”机会都没有,受损的还是众多中小投资商。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财富·消费 05 “疯狂”窝窝头仅风光了一个月 2014-6-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