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永报姐妹花
3  4  
“永报姐妹花工作室”启动2014“温暖·永康”公益活动
八字墙学校的“爱心国画教室”开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14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了山村孩子的绘画梦
“永报姐妹花工作室”启动2014“温暖·永康”公益活动
八字墙学校的“爱心国画教室”开课
2014-06-05

  ■记者 王晓鸣 孔香翠 程轶华 应雯颖

  用稚嫩的双手和纯真的童心,描绘出山村孩子们心中最美的“水果之乡”。3日7时,永报姐妹花工作室女记者、社会爱心人士和画家义工们从城区出发,驱车赶往数十公里外的偏远山村——花街镇八字墙村。当天,由本报姐妹花工作室联合八字墙学校共同成立的“爱心国画教室”温暖开课。

  画家义工

  加盟爱心画室

  

  说起和八字墙学校的缘分,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

  当时,本报有位女记者前往八字墙村采访,无意中了解到八字墙学校开设了美术特长科目,却苦于缺乏相关器材,尤其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得知消息后,“永报姐妹花工作室”将其列入2014年度“温暖·永康”公益行的项目之一。

  不久前,记者与该校校长章国栋取得联系,表达了愿意帮助学校设立公益画室的想法。章国栋十分高兴,当即表示感谢。

  “学校本来就有间画室,画笔、宣纸等器材学校也会定期购买。眼下最缺的,就是具有专业水准的资深老师。”章国栋渴盼地说,“我本身也是学美术出身的,但水平实在有限。这里的孩子都特别爱画画,如果能够邀请到一些知名画家来学校授课,那孩子们就太幸运了!”

  消息不胫而走,不少具有相当知名度的画家自告奋勇,愿意成为一名义工,为山村孩子奉献爱心。同时,有位办企业的女士还表示要捐助一批绘画器材,并希望能亲自到学校看一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促成此行。

  在爱心画室上课的,是一批五年级学生,共40名。画室里悬挂着一幅幅孩子们的日常作业,尽管简单拙朴,却透露出山村孩子特有的灵气和梦想。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画画好不好?”陈李新、吴应青、应女英都是我市画家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们热心地甘当“爱心国画教室”的义工老师。初次登上八字墙学校的课堂,几位画家不忙着上课,先与孩子们“套近乎”,讲话亲切自如。孩子们竖起耳朵认真听他们讲话,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信手拈来”,显然是崇拜极了。

  “你们想不想当画家?”本报副总编辑、“姐妹花工作室”负责人高胜英问孩子们。

  当听到有的孩子说“想”,有的孩子说“不想”时,高胜英笑着说:“当不当画家不要紧,最重要是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大家都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小小梦想。”

  在现场,画家义工们与孩子们约定:每月每人定期前往学校授课起码一次,课程将结合学生特点,由各人自制。也就是说,八字墙学校的孩子们每月都能参加三次“外教”专业课程学习。

  在参与爱心授课的画家中,除了大家熟知的“江南小牛王”陈李新是本报记者外,其他两位都是来自社会的爱心人士。

  爱心企业:弥补小时候的缺憾

  爱心义举引起了爱心企业的关注。施燕是市华彩美术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一次,施燕主动在本报“Q来Q去”上倾诉自己想为山区学校和贫困孩子献一份爱心的愿望。当记者告知本报要在八字墙学校开设“爱心国画教室”的公益活动时,她二话不说就加入了献爱心的队伍。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画画。可是,父母认为画画没有出息,有时想买本心仪的绘画书籍,他们都不舍得拿钱给我。” 在开班仪式上,施燕为孩子们送上了自己生产的绘画用品。她告诉爱心国画班的孩子们,她一直很羡慕会画画的其他小伙伴,希望孩子们没有金钱上的顾虑,而且都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画画梦。

  施燕说,小时候的梦想虽然没有实现,没想到长大后,自己却做了和画画沾边的事业。三年前,施燕成立自己的公司。创业初期,她就向每位员工灌输“常怀从善心,乐为施德人”的企业文化和道德精神。尽管刚创业时处处如履薄冰,但施燕的身影不断出现献爱心的队伍里。

  “献爱心是企业的为人根本。作为企业,我想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在此次活动中,施燕不但自己捐出了画架、画笔、画框等绘画用品,还动员另一家公司的合资人朱忠良也参与进来。

  “我原来一直在江苏无锡创业。近几年回永后,发现我市做慈善的氛围很浓厚。山区里的孩子不知外面世界的精彩,能为他们做点事,我感到很开心。”朱忠良和施燕合资创办了良燕体育用品公司。作为公司的负责人之一,不善言辞的朱忠良也是爱心满满,他们还准备为八字墙学校捐助一批体育器材。

  吴应青:此行圆我“支教梦”

  “我从小就喜欢上了画画,可因为家庭贫困,父母没钱为我提供学习画画的机会。10来岁时,我就临摹起小人书中的人物。在不断坚持下,终于圆了绘画梦。”课堂上,吴应青和国画班学生互动时,不禁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学画的故事。

  师范学院毕业后,吴应青前往中国美院进修。目前,他是丽水美术家协会会员。11年前,吴应青只身一人从丽水老家来到我市打拼。期间,他曾在荷园中学、永康中学从事美术教学。后来,他创办了艾尚美苑工作室,并在我市成了家。一路走来,吴应青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吴应青心地善良,乐观开朗。以前在学校任教时,他就经常关心贫困学生,并出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为自己出身贫苦,吴应青一直有一个为贫困孩子做点实事的心愿。在教学画画生涯中,吴应青义务帮助过好几个家境贫困的学生学画画。现在,他的画室越开越大,他用自己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甚至家长也都和他成为朋友。

  虽然平时自己的工作很忙,但吴应青还是热衷于各类献爱心活动。近几年,他曾经去萧山、丽水等地做过支教老师,教会了不少贫困学生书画艺术,也通过绘画教会孩子发现美。

  “来八字墙学校教孩子们学画画,再次圆了我的支教梦。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将力所能及地做好支教工作。希望孩子们也能像我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吴应青深有感触地说。

  应女英:教孩子们发现美会很快乐

  “看!那丛凌霄花开得多美……”汽车一路行来,窗外尘土飞扬,在别人眼中毫不起眼甚至是有些凌乱的环境,在应女英眼中却处处是美景,看来画家的眼光还真有独到之处。

  应女英今年51岁,是一名退休人员,目前为浙江女画家协会会员,金华市、永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音体美样样皆能,使她从小耳濡目染,练就了一手绘画的绝活。

  40多岁时,应女英选择前往中国美院进修。年逾不惑还外出求学,这在亲友眼中是种近乎疯狂的举动,但在她看来,只是为了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而已。

  一年多的磨砺,令应女英画艺大增。近几年,她的画作频频入选国家、省级、金华市级大型画展,其画风淡雅隽永,令业内人士赞叹不已。

  “我很高兴能成为八字墙学校的‘美术老师’。”应女英热情而率性,“我自己会开车,轮到我教时,我就自己开车来,一边领略这里的美景,一边和孩子们作伴,教孩子们发现美,想想都挺快乐的!”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永报姐妹花 09 “永报姐妹花工作室”启动2014“温暖·永康”公益活动
八字墙学校的“爱心国画教室”开课
2014-6-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