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  
九旬节水老人情动市委书记
广告
6名博士入企挂职
发展的新优势新动力在哪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4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痴迷节水50多年,创作“五水共治”快板
九旬节水老人情动市委书记
2014-06-04

  ■首席记者 胡鹏

  

  本报讯 3日,吴有荣吃完晚饭,看着女儿用淘米水在阳台上浇花,得意地说:“瞧瞧,咱们废水利用,倒把这几盆花给浇好了。你看这花开得多艳。”

  今年91岁的吴有荣,是我市人武部的离休干部。在小区,他有个外号:节水老人。别人怎么称呼,吴有荣并不在意。他每天最在意的,是怎么节水。

  走进吴有荣家,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两样东西——盆和桶。厨房里,卫生间里,都可以见到这些物件的身影。

  “可别小看这些盆盆桶桶,它们的用处大着呢。”吴有荣说,“盆盆桶桶里装的有洗衣水、洗菜水,洗拖把、冲厕所都用这些水。”

  在他家,可以说除了喝的水和做饭用的水,其他的水都会利用两次以上。“一吨水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我觉得节水是分内事。” 吴老说,自己节水与省多少钱无关,仅仅是多年养成的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公德。

  说起节水情缘,吴有荣老人回忆起自己刚到永康工作时的日子。吴有荣14岁参军,参加过淮海战役以及近50次较大的战斗,获过8枚奖章。上世纪60年代初,他来永康工作,曾任人武部副部长、部长等职。

  “永康古称‘鲫鱼背’,地势中间高,两侧低,留不住水,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地区。一碰到干旱年份,人们的饮用水都难解决。就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永康先后修建了太平水库、三渡溪水库、黄坟水库、杨溪水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支撑。”吴有荣说,这几个水库现在还是永康城乡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造这几个水库可以说是全民总动员,很不容易。

  曾经的缺水生活让老人至今记忆犹新,节水的念头也从此深深地烙在了他心中。从到永康工作开始,他已经坚持节水50多年。

  今年,省委、省政府开展“五水共治”,吴有荣觉得抓到了点子上。“治水是每个人的事。”吴老一有空就会和街坊邻居们聊聊节水的事情。4月初,他还创作了“五水共治”四人快板,动员大家从节水小事做起,一起参与到“五水共治”中去。   

  朗朗上口的快板被广为流传,传到了市委书记徐华水耳朵里。他专门写信鼓励老人:“你用一位老党员、老革命的视野来编写‘五水共治’快板,说明‘五水共治’工作已深入人心、深得民心。”

  自己的创作引起了市委书记的重视,吴有荣很是兴奋。他用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向徐华水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了4条节水建议,其中包括加快推进中水回用;发动群众,动员企业多建地下水池储存雨水等。

  一来二往,吴有荣和徐华水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治水情谊。徐华水说,吴有荣老人对水的认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对于吴老提出的建议,他作出批示,要求水务等部门采纳实施。

  “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但节约用水与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每个人都节省一点,积少成多,肯定能起大作用!” 吴有荣说,不要把节水看作一种行为,而是灌输一种意识,这样才有意义。

  编者按

  为更好地报道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推动永康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浙报集团开展创新主题报道新闻竞赛的要求,从今天起本报开设“重大主题报道竞赛”栏目,着重报道“五水共治”、深化改革、教育实践活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好经验、新亮点。通过挖掘、思考与总结,指导推动全局工作。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要闻 01 九旬节水老人情动市委书记 2014-6-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