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银幕上沉寂两年多后,5月16日,张艺谋用电影《归来》的上映宣告了“归来”。“老谋子”的票房号召力不俗,上映3天,《归来》的票房就突破8200万元,成为开画成绩最好的张艺谋电影。 《归来》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因故长期离散,等他再次归来时,失忆的妻子已认不出他。他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接近妻子,想唤醒她的记忆。虽未如愿,两人却通过另一种方式相伴到老。在张艺谋眼里,这部影片也是他个人创作的归来,其中既有从视觉大片向简约叙事的回归,也有从商业诉求向更多思想诉求的回归。 【演员的归来】 巩俐陈道明演技各领风骚 有了好的故事,再加上两个会演戏的演员,对一部文艺片性质的电影来说,足够。《归来》也是巩俐的归来。在片中,巩俐洗尽铅华,让一个痴等丈夫归来的贤妻形象跃然而出。影片三大泪点桥段,都少不了她精湛的演技。特别是电影前三十分钟的戏份,巩俐一个人撑起了全部,豆瓣网友“马人人”在看完片之后赞道,“她用精确到背影、手指、下巴、腮帮子的演技,只几场戏便酝酿出排山倒海的情绪,绝对是世界级的表演”。事实上,从头至尾,巩俐的表演都收放自如,隐忍与爆发拿捏准确,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 如果说巩俐在前半场表现更抢眼,那陈道明饰演的陆焉识则在后半场越来越精彩,是陈道明演技的一次证明。在陆焉识第二次“归来”之后,剧情的原因,巩俐发挥受到了限制,陆焉识为了“成为陆焉识”,开始了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心酸的努力,他成为“修钢琴的”,成为“念信的”,成为“骑三轮车的”,他想尽一切可能成为“自己”。从满怀期待到被推出门外,从希望一点点燃起到一次次破灭,他的每一个表情变化,每一个肢体动作,甚至身躯的每一次抖动,都成了戏。 【导演的归来】 细节到位还原年代感 《归来》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但不可能有过多的展示,张艺谋的功力在前30分钟陆焉识第一次“归来”引发的冲突中淋漓尽致地得到了体现。夫与妻、父与女、母与女的矛盾、对立关系都得到了集中的展示,并通过一个舞蹈角色的选拔,交代清了特殊年代背景。 而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蒸汽机、自行车、脸盆、搪瓷缸、收音机、大字报、标语、整齐如豆腐块的被褥、纺织女工的白色帽子等时代印记,从没有被有意识地拍成特写“提醒”观众,而是出现在他们该出现的地方,看似不经意间,但经得起推敲考量。再加上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烘托,这些细节与故事、表演一起,组成了一部打动人心的电影。 不见商业只见故事,且不说故事有多完美无缺,《归来》确是导演的一次回归,但与《活着》不一样,他将原著小说里的大时代画卷截取一小段,通过一个家庭故事折射时代,沉淀的东西通过3个人物单元反映出来,爱情、亲情和人的命运。 【文艺片归来】 弱化年代背景突出人性爱情 电影《归来》改编自女作家严歌苓的长篇小说 《陆犯焉识》。但张艺谋在采访时表示,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小说后20页的内容,导演将时代背景大为弱化,情节大量缩减,最后浓缩成了一个特殊年代的爱情故事。 应该说,《归来》是近几年来首部得以公映的直面那个特殊年代的电影,值得一提的是,张艺谋对时代背景的描绘仅仅体现在具有时代特征的道具、场景、音乐和对白当中,是以一种非直接的但经历过的人一看“秒懂”的方式,比如“跳得再好也得换”,“主任,你得认清你的立场”等台词,比如跳样板戏的女孩们一张张神气十足的脸。而且这些交代都出现在影片的三分之一前,之后,故事的发展具有了跨时代的情感共通——丈夫为了唤醒妻子对自己的记忆,百般努力。尽管悲剧是时代造就的,但人们感受到的并不是时代的无情和命运的残酷,而是一个丈夫对妻子深沉的守候和等待,是一个妻子对丈夫深沉的守候和等待。 《归来》承载了影迷对张艺谋的很多期待,也担负着为中国文艺片正名、引领文艺片回归的使命。不管如何,《归来》确实是张艺谋的一部水准之作。 文/许城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