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社会·人物
3  4  
热心大妈自制爱心扇送邻里
舌尖上的爱心盛宴
邀你来参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4年5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热心大妈自制爱心扇送邻里
6年共送了5000多把,送过亲朋好友后,开始送给陌生人
2014-05-20

  ■记者 应雯颖 王洁航

  端午节快要到了,石柱镇厚仁村村民王月圭加快了做扇子的节奏。她做扇子不是拿去卖,而是拿去送。有的村民要给刚嫁出去一年的女儿送“端午扇”,他们送的就是王月圭做的扇子。

  原来,在6年的时间里,王月圭自制5000多把爱心扇送人。在厚仁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她送的扇子。送过扇子给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后,王月圭开始送给身边的陌生人。

  “爱心扇”已经送了5000多把

  16日上午,记者来到了王月圭家。虽然她已有71岁,但叫她阿姨一点都不为过。只见她烫着一头卷发,脖子和手上都戴着首饰,十足爱美女士的打扮。

  王月圭很热情,她带着记者来到她平时做扇子的小房间里。房间大概10多个平方米,里面挂着很多绸缎,中间摆着一台缝纫机,一侧泥墙上贴满老式戏剧画。

  在一张桌子上,记者看到了10多把五颜六色的扇子,有红色、绿色、蓝色等。扇子上面还绣着各式各样的图案,有梅花、蝴蝶、蜜蜂等。在扇柄的顶端则嵌着一枚圆珍珠。

  “这些就是我送给大家的扇子。”王月圭拿着一把扇子侃侃而谈。她说,做扇子从头到尾要完成10多道工序,一天最多加工4把。6年里,她已经送了5000多把扇子了。

  现在,厚仁村和附近村的村民家基本上有这样的爱心扇。

  “只要村民喜欢,扇子有人要,我就感到很开心。能帮别人做点事,我也感到很荣幸。”王月圭觉得,力所能及帮助别人后,自个儿的心情开朗了,感觉邻里关系更和睦了。

  将剩余的丝线做扇子,一做就是6年

  那王月圭为什么会想到做扇子呢?

  原来,王月圭年轻时靠绣花养家,也曾开过裁缝店。6年前,王月圭的丈夫从学校退休后想带她去各地旅游。

  王月圭看着儿女生活稳定又孝顺,便想放弃老行当,但看着家里余留的丝线浪费了可惜,她就动起心思自制扇子送乡亲。

  让王月圭没想到的是,第一把扇子成形后,村里的老人看到都非常喜欢,都抢着要扇子。这让原本就乐于助人的她开始专注做起扇子。

  家里剩余的丝线做完后,王月圭就自己出钱买。得知王月圭这么热心,附近一家服装厂的老板经常把做完衣服剩下的边角料送给她。

  为了做出新颖好看的扇子,王月圭全家齐动手,孙女帮忙画小动物图像,女儿帮着四处送扇子。

  “有空余时间做扇子,多亏了家人的帮助,特别要感谢老伴的理解。”王月圭拿起手表说,手表是老伴特意买的,平时忙着制作扇子,她会隔三岔五忘了做饭。为了提醒她,王月圭的老伴专门为她买了手表。

  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却很吝啬

  王月圭曾经担任过村妇代会主任、调解委员、治安员等,她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做好事也特别积极。村里要表演,道具、服饰等由她安排,不收任何费用。村里组织出游,她总是抢着付款。

  每天晚上7点钟,王月圭一定会很准时去村里露天舞场开音响,给来跳舞的村民免费提供开水,等大家走后,她还会清扫完“舞池”再回家。

  为了给大家留下美好瞬间,王月圭特地还买了一个相机,每次村里有表演等活动,她总会带上相机为大伙拍照,而且还把照片洗出来免费送给大家。

  “一年下来,光洗照片就要花去1000多元,但想到大家看照片时的开心笑容,我觉得值得。”王月圭说。

  王月圭虽然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却很吝啬。她家买了5年的洗衣机、电饭煲等当摆设,舍不得用,做饭还用土灶台。

  王月圭说,自己就是这脾气——能帮助别人,是她这一生最开心的事,不仅自己心情好了,人也活得自在年轻了!

  寻找永康       人

  践行核心价值观

  好

  王月圭正在制作扇子。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社会·人物 13 热心大妈自制爱心扇送邻里 2014-5-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