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三江广场举行助残日活动;主题: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
■记者 施娟
共享小康工程
让残疾人生活无忧
■记者 施娟
残疾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为了让残疾人也能分享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早在2008年我市就启动了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而让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实现有所居、有所养,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及时享受政策福利和社会关爱,是市残联一直努力的方向。
2000名残疾人
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13日,市第五人民医院共接诊7名白内障患者,其中4名来自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他们是我市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受益者,3500元的白内障手术费用,不用他们自己负担一分钱。
“谢谢政府,谢谢残联和医院,让我一大把年纪还能重见光明。”74岁的陈苏芬老人握着医生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陈苏芬是象珠镇雅仁村人,受困于白内障多年,看东西模模糊糊,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生活。由于对白内障的认识不多,又害怕手术费用高,手术一再搁浅。直到听说市残联有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好政策——低收入家庭的残疾人患者手术费用全免,她才下定决心动手术。术后,陈苏芬的视力恢复到了0.8,这让她喜出望外,“以后到哪都不用磕磕碰碰了。”
据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晓敏介绍,作为市残联白内障定点医院,该院自2008年市残联启动“共享小康工程”以来,已为2000余名残疾人患者成功手术。这些患者术后视力均恢复良好。
3000多残疾人
得到康复工程救助
6年前,方岩镇可投应村的应竹梅因一场事故导致一条腿的小腿功能丧失。尽管她倾尽财力安装过假肢,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只要活动稍微剧烈一些,假肢就会出现断裂现象。为此,她吃尽了苦头,多次更换假肢,不菲的费用对本来就困难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直到去年10月,市残联把应竹梅列入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助行工程实施对象,领着专家上门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副假肢。“听残联工作人员说,这副假肢价值5800元,却没向我收一分钱。”应竹梅开心地说。到目前为止,新安装的假肢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她终于又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干活了。
市残联康复科科长李和金介绍,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是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针对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有适应指征并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实施,由政府出资,对其实施助明、助听或助行康复行动。也就是说,为符合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低视力残疾人验配助视器,为听障残疾人验配助听器,为下肢缺失的残疾人安装假肢。2008年至今,市残联助明康复行动共让1200多名残疾人受益,助听器受益者达1100例左右,助行康复行动中,安装假肢的有80多例,配置轮椅的有720多例。
重度残疾人从此有了娘家人
49岁的项某是龙山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是名典型的“三无”人员。由于此前长时间无人照顾,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得多。在村里,发病的项某也有过肇事肇祸行为,因而邻居都避而远之。
3年前,项某被列为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重度残疾人托养对象。然而,当残联和市三院的工作人员上门核实情况时,眼前的一幕还是让他们感到触目惊心:项某当时已神智不清瘫睡在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臭气熏天、肮脏不堪;吃饭更是有上顿没下顿,还患有高血压等疾病。救助工作迫在眉睫。
市残联将其安置在三院,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项某的病情得到控制,虽然丧失了语言功能,但大小便已能自理,还能自己下床活动。3年下来,项某已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在三院,和项某这样的“三无”人员有4名,而作为重症残疾人托(安)养工程救助对象安置于此的残疾人达50多人。
据了解,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分为居家安养和集中托养。对生活不能自理、残疾等级为一级的重度残疾人,市残联将逐步实施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集中托养补助标准已从原先每人9000元/年提到了每人15000元/年。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的补助标准也从原先每人3750元/年提到了每人6000元/年。同时,我市去年救助等级扩至二级,即将生活不能自理、残疾等级为二级、年龄为18周岁至60周岁的残疾人也列入残疾人托(安)养工程救助对象。
小陈兄弟是西城街道横山下村人,从小患有智力障碍。其父母靠打零工供养他们,家庭生活困难。市残联得知情况后,在2010年为其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有效减轻了其家庭负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这是市残联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的一个缩影,也是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一项重点内容。从2008年开始,市残联对我市低保家庭中的持证重度残疾人,单独施行最低生活保障,全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00%—150%(不含100%)的持证重度残疾人参照我市低保标准,全额发放低保补助金。市残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有1500多名残疾人享受了基本生活保障,800多名残疾人被列为托(安)养工程求助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市残联还不断深化拓展残疾人救助项目,包括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助、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残疾学生教育补助、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教育补助等。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或听不到美妙的音乐,或看不到蓝色的天空,或说不出自己的感受,或忍受着常人体会不到的痛苦……他们是折翼的天使,让我们帮助他们飞翔。
5月18日是第24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记者从市残联获悉,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助残氛围,市残工委决定于16日在三江广场举办庆祝活动。
助残活动载体不断创新
据悉,此次在三江广场举办的庆祝活动主要分为五大内容:一是举行金华市残疾人体育、艺术基地授牌仪式;二是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永康支公司对残疾人意外伤害险首位理赔对象进行现场赔付;三是进行恒丰银行“爱心圆梦基金”残疾人梦想现场征集活动;四是江南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进行残疾人社区康复知识宣传及咨询活动;五是举行助残文艺表演。
围绕此次全国助残日主题,市残联还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访三问’残疾人走亲连心”和“发现身边典型、评选残疾人自强模范”活动。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基层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及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增进与残疾人的联系和感情,更多地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通过评选表彰,树立残疾人自强典型,充分彰显新时期残疾人的自身价值。
助残扶残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助残日期间,市残联还将联合市文明办、教育局、团市委、总工会、妇联等部门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进行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帮助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困难。
另外,我市优秀残疾体育人才通过前期选拔,将于本月17日至19日组团参加由金华市残联、体育局、教育局、民政局联合举办的第五届金华残疾人运动会,弘扬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体育道德风尚。
量身打造意外伤害险
为残疾人安全护航
“意外无情,政府送暖”。这是对我市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工作最贴切的形容。去年,我市率先在金华市范围内开展了残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工作,与太平洋人寿保险永康支公司共同签署了“永康市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项目”,由市政府出资48万元为全市1.2万名持证残疾人购买了意外伤害险,投保人在保险期间如遭遇意外最高可获10万元的保险赔付。
据了解,这份意外伤害险的内容设置如获赔数额、参保范围、参保人年龄等,均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残疾人特点量身打造。这意味着我市所有持证残疾人免费享受到了政府埋单的“保险大餐”。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险参保补助制度,切实保障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减轻因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失。
“爱心圆梦基金”
再次征集残疾人梦想
没有残疾人的中国梦,是不完美的中国梦。去年,恒丰银行金华永康支行低调开张,把筹办开业庆典的经费节省下来,出资20万元联合市残联成立了我市第一个残疾人专属的爱心圆梦基金,预备分3年为残疾人的梦想插上翱翔的翅膀。
去年,这个爱心圆梦基金共帮助17名残疾人朋友实现了他们朴实又迫切的愿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为帮助更多残疾人扬起梦想的风帆,如今恒丰银行“爱心圆梦基金”继续发出梦想“征集令”:只要你身残志坚,只要你心怀梦想,只要你的梦想切合实际,哪怕它在许多人眼里微乎其微,都请抓紧时间向我们提出申请,经筛选确定,爱心圆梦基金将尽最大努力助你圆梦!梦想征集对象:永康户籍持证残疾人;梦想征集方式:由本人提供圆梦申请书(可现场报名);梦想征集时间:即日起至6月20日止;梦想征集热线:87101708,87101707。请相信,折翼的天使也能飞翔,再小的梦想也能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