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专刊·科普
3  4  
中缝
小孩假装精神病?可能性很小
市民健康学校周四开讲
入夏了,养生该注意些啥
13-14
2014年
婴幼儿要特别注意预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孩假装精神病?可能性很小
2014-05-13

  近日,一位姓吴的女士来医院咨询:女儿今年16岁,初三学生,去年11月份在学校时突然回家,说不去上学了,我将她送至教室,女儿表现异常,又哭又笑,还自言自语,神情可怕。今年2月初,带女儿到当地精神医院检查,女儿告诉大夫有幻觉,大夫确认患关系妄想;吃药后症状有所缓解,可是发现女儿自始至终思维缜密,又讲卫生,吴女士不能确认女儿把药吃了,怀疑女儿是假装精神病,逃避中考。女儿父亲性格有些偏执,对她期望很高,但是非常疼爱女儿,前几日在网上测试智商,女儿得120分,她才得115分。吴女士问她女儿这样是不是在装病?

  是否诈病可借助心理测验

  是否诈病可以借助心理测验,通过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简易精神病性量表来测量。这3种量表采用他评形式,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回答做出评分,相对而言较客观。但是,患者若事先研究过量表,有意伪装,那么诈病将很难被识破。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医生的临床经验。

  本案孩子患病率高

  从吴女士口述推测,孩子患病的几率很高,应该不存在诈病的嫌疑。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伪装精神疾病常见于犯罪分子为逃避刑事处罚,而逃课或是非重大原因,伪装精神疾病的并不多见;其次,精神病有着严格的诊断依据。吴女士提到的幻觉、关系妄想就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再次,精神病患者往往有着一定的人格基础,诸如对自身要求很高,人格上追求完美;性格内向,性格上有些特征的人易得精神疾病。依照吴女士所述,她女儿思维缜密、讲卫生可考虑为完美型人格的表现。另外,吴女士提到的智商问题,并不能作为诊断精神病的依据,精神病患者也有高智商,精神病人之所以有荒诞怪异、低能可笑的行为举止,是因为疾病的发作而使其判断偏离常理,与智商高低并无关系。当然,最终结果还需经医生临床的诊断。

  家人如何识别伪装

  伪装,事实上就是指掩盖事实真相,表现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行为。家人可从“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诈病”的蛛丝马迹。

  我们知道人要伪装,一定会有一个目的,如果除了跟目的相关的,其他行为都正常,一旦目的得逞,症状就消除,那么我们可怀疑。因为精神疾病中一些常见的症状诸如幻觉、妄想一旦出现,会持续性存在,并不会时有时无。此外,“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若只是“形似而神不似”,那么也可考虑为伪装。如果他真的是装的,那么涉及的可能是心理问题了。

  对病情有疑问,家长要冷静客观对待

  事实上,在本案中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父母。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许多父母都接受不了孩子患精神病的事实,他们大多会有这样的反应:“这怎么可能?”、“我孩子平时都好好的。”对于父母的一时接受不了,大多医生表示可以理解,但如果父母长期不接受,而父母又是孩子尤其是年幼孩子眼中的权威者,父母的不相信,不接受的观念也会传递给孩子,即使孩子出现了症状,也会因父母的权威而不敢告诉、辩解,最终延误治疗佳期。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提醒相关父母,对医生的诊断结果要冷静,客观,要转变观念,配合医生治疗。

  供稿:市三院 胡洪进

  制图:施娟

3上一篇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专刊·科普 10 小孩假装精神病?可能性很小 2014-5-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