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社会·人物
3  4  
最美接警员日接电话百来个
中信银行老板通POS机
酒店“作诗”
教顾客吃龙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4年5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最美接警员日接电话百来个
十几万个电话零投诉,并总结出“三少二多一懂得”工作法
2014-05-08
吕芳平在工作中。

  ■记者 应雯颖 王洁航 通讯员  应彩君

  吕芳平是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接警员,她是个把工作当作事业干的“女汉子”。

  虽然是编外人员,但吕芳平愣是以其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她是2011年标兵协警、2013年金华市接警员岗位能力知识竞赛第四名、金华市“最美接警员”,多次在全市接警员录音点评会上被列为学习榜样。

  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的“女汉子” 

  由于种种原因,接警员这个岗位稳定性不佳,流动周期为一年半左右,队员是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吕芳平记不清,这个岗位前前后后到底换了多少人,但像她这样,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寥寥无几。吕芳平的安静、沉稳和认真,使她成为同事眼中不折不扣的“女汉子”。从2011年参加工作至今,她没有请过一次假。

  指挥中心接警台的工作就是受理群众求助和报警,碰到警情多时,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平均每个月2654个电话,一年31848个,四年就是127392个,这就是吕芳平交出的成绩单。

  上班时,吕芳平总是严阵以待,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可是,回到家一粘到床,她就不愿动弹。她的爸爸妈妈常常既埋怨又心疼地说:“怎么上班没事,一回家就不行了。累,你就不能少接几个电话嘛。都老大不小了,别一天到晚地忙工作,留点时间谈个对象啊。”每每听到这里,吕芳平就起来走到妈妈身边,柔声地对她说:“那还不如把时间腾出来,多陪陪你呢。”

  坚持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办的贴心人

  指挥中心接警员,不明白的,还以为工作很简单——接接电话而已。其实,这岗位看似轻松,实则不易。接一个电话简单,接好每一个电话很难。平均一天百来个电话,个个处理妥当更是难上加难。因报警人群素质参差不齐,接起电话问对方地点、原因、事件,对方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道不明是家常便饭;一起警情10来个报警电话也是司空见惯。从2011年至今,吕芳平的接警量位列第一,且还是出了名的“三无”代表:无重大责任事故、无重大过错、无群众投诉。十几万个电话零投诉,难能可贵。

  “打110的,十有八九是遇到困难急需帮助的。这个时候一定得伸个援手,要不然我心里会不安的。”这是吕芳平常说的一句话。为了做好工作,她坚持从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做起,工作中既保持警容严整、细致认真,又全程实行“微笑服务”,热情大方、真诚可亲。在服务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事有回声”,让每个报警人都有亲切和被尊重的感觉。

  工作中,吕芳平还时时不忘换位思考,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服务理念,并总结出了“三少二多一懂得”的工作法:即“让群众少等一秒钟,少碰一次壁,少几分焦虑,多露一个微笑,多献一份爱心,懂得管理情绪”。

  视学习为第二生命的“业务通”

  110接警台接处警程序繁杂,政策性强,各重大警情及疑难警情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吕芳平通过各种途径,利用点滴时间学习接处警规范,获取新的业务知识。她给自己定了一条铁律,每天必须挤出一个小时学习。遇到疑问,虚心求教,及时请教上级公安机关和业务能力强的同事。提起吕芳平,金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话务指导沈妙丹总是赞不绝口,市指挥中心的民警也对她的敬业精神赞赏有加。队友们都说,她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弄明白不罢休的执拗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吕芳平现在的接处警业务娴熟,成为指挥中心人人称赞的“业务通”。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社会·人物 13 最美接警员日接电话百来个 2014-5-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