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轶华 孔香翠
今年2月份,市妇联联合本报启动“美丽乡村随手拍微博秀”活动。邀请广大市民、网友通过手机或相机,义务做个“五水共治”观察员,秀出身边的“美丽庭院”、“美丽河塘”、“美丽村庄”、“美丽组织”和“美丽女性”,褒扬治水工作的先进事迹。
三个月过去,全市涌现了不少治水工作的先进典型。有些村的村干部在做好自家门前屋后环境保洁的同时,积极发挥带头人作用,发动村里党员、群众,进一步落实 “门前三包”卫生长效管理责任制,并不定时进行巡查。
6日,永报姐妹花兵分两路,进村入户走访了两个“洁净村庄”和两户“洁美家庭”,让我们感受一下农村卫生保洁工作是怎样从农户抓起,他们又是怎样为“五水共治”奉献自己的力量的。
实录一:生活在干净的村庄里,我们感到很幸福
地点:古山镇下朱村 时间:下午4时
刚走进古山镇下朱村,一股清新空气就扑面而来。行走在该村宽敞整洁的环村大道上,满眼葱绿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村集体经济薄弱,把一个没有什么基础的村庄建成这样的美丽乡村,离不开全村干部的努力和村民的支持。”下朱村支书朱高良说。
下朱村现有260多户600多个人口,该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脏、乱、差”村庄。经过村庄整治,该村的道路变宽敞平整了,池塘河道的水变清了,垃圾成堆、乱堆乱放的现象不见了。整个村庄山环水绕,掩映在绿树红花丛中,整洁、宽敞、漂亮。
村庄变漂亮了,全村更重视村庄的环境保护。为了搞好村庄环境卫生,下朱村发挥村民主人翁作用,实行“门前三包”;平时,村干部、护村队经常性地开展大清扫。
今年由70多岁的朱春绸老人担任村里的保洁员。在村里打扫卫生,工作量大,但她不怕脏不怕累。有时,看到地上掉着一只塑料袋,她就会随手捡起来。由于方法得当,村里卫生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村妇代会主任吕爱君家中做来料加工,每天的生活很繁忙。可是只要村里组织大扫除,吕爱君总是二话不说就放下手头生活,参与活动。最让人感动的是,该村的有些党员干部有时不在村里,无法抽身回村参加清扫,他们就让家里人代表自己参加。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一心为民的村干部以及团结配合的村民,该村连续两年被评为“洁净村庄”。
“生活在这样干净的村庄里,我们感到很幸福。”在池塘边洗涤的朱立忠夫妇由衷地说。
实录二:大家为美丽溪边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地点:西城街道溪边村 时间:下午4时
当记者来到西城街道溪边村时,眼前清洁的环境、青翠的绿化,让人仿佛置身某个生态公园。路面打扫得十分清洁,居民房前屋后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净清爽的村道,整齐划一的村居,同周围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既别致,又和谐。
“我们村的卫生是重点。”该村村支书徐万安说,村里的卫生分成三大块,都由村三委成员管理。热心村民每天检查,发现不干净的通知到户要求清理。他介绍,全村有500多户,共1400多人,还有六七百外来人口。村里从去年开始以10多万元对外承包,每天由四个人上岗负责清扫。今年开始实行打分制度,对厕所、水塘、道路、水沟保洁等12个项目进行打分,不合格的将扣除当月工资的10%。
徐万安说,以前村里的环境是由村里老年人负责的,6人一组三天扫一次,费用也只要五六万元。虽然不是很脏,但也常常看到一些垃圾堆。2003年开始洁净村庄创建,村里组织人员进行了大扫除,并在每户村民家门前摆放垃圾桶。保洁员每天按时将垃圾运走,再也没有人沿路乱丢乱倒垃圾了。村里与村民签订了“门前三包”的协议,并用广播宣讲创建洁净村庄的知识等。
村民徐承长见证了溪边村环境的变化。他说,周围邻居养成了卫生习惯,再也没有人乱堆乱倒垃圾,心里别说有多高兴了。现在,他和邻居们一样,打扫清洁后,将菜头、纸屑等垃圾用塑料袋装好,扔到垃圾桶里,既简单,又方便。
村支委徐红儿说,村里经常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广大妇女参与打扫村里卫生,倡导做个健康文明人。三八节时,村里还举办了一场联欢晚会,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五水共治”。徐红儿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经济发展了,环境美化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感觉自己越来越像城里人了。”
“溪边是我家,创卫靠大家。”徐万安希望大家树立主人翁意识,人人争做监督员,敢于对一切影响村庄卫生文明的人和事说“不”,为共同维护美丽溪边尽一份心、出一份力,用实际行动为“洁净村庄”建设增添光彩。
实录三:把打扫卫生当作锻炼身体
人物:朱福郎 年龄:53岁 职业:店主 住址:下朱村
今年53岁的朱福郎在下朱村担任了10多年的出纳、会计。朱福郎爱干净,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朱福郎的一对儿女都在城里工作。平时,他们夫妻在村里开小店,生活很充实。可不论生活多么繁忙,朱福郎总会定时抽出时间打理自家庭院。
朱福郎说,只有环境卫生搞好了,生活才会过得更舒心。
朱福郎不但爱干净,他还有一手为树木修枝整叶的好手艺。在他家的房前屋后,一株株经过精心修整的树木郁郁葱葱。在他家三层半的楼房前的天井里,也摆满不少修整得整整齐齐的花花草草。
“他不但把自家的环境打理得清清爽爽,村里的草坪修剪,对植物的养护,也全部由他和高良打理的。”吕爱君说,“我们村的干部卫生环境意识都很强,但朱福郎可以称得上是个典型。”
“当村干部就要讲奉献,我们村的误工补贴是十几年前定的,一天20元一直都没变。我们打扫卫生、修枝整叶,都当作是锻炼身体。我们村现在是天天干干净净的。为村民打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村两委的心愿。” 朱福郎说。
“干部团结,村民支持,是做好农村环境的最大动力。希望下朱村继续发扬团结干事的精神。”刚好下乡检查的市妇联副主席徐艳也对朱福郎的热心、细心,连连称赞。
实录四:勤保持、勤爱惜、勤动手,养成好习惯
人物:胡梅英 年龄:61岁 职业:农民 住址:溪边村
一块抹布,一个拖把,一把扫帚,家住西城街道溪边村的胡梅英夫妻,一有空就闲不住,看到一点脏的地方就会拿着抹布、拖把去清扫。6日下午,记者推开了她的家门。简洁的布置、摆放有序的家具、一尘不染的地板,整个家显得洁净而舒适,让记者切身感受到一个“洁美家庭”的干净与舒适。
胡梅英平常在金华帮儿子接送孩子,丈夫在家。
“以前大家只注重家里的清洁,对家外的卫生并不是很在意。”胡梅英说,现在村里的环境变整洁干净了,改变了村民生活陋习。丈夫虽然在家闲着,但也闲不住。早上一起床,他都会对自己家的房前屋后进行清扫。
当记者问保持干净整洁有什么绝招时,胡梅英笑呵呵地说:“哪有绝招,主要还是勤保持,勤爱惜,勤动手。现在都养成习惯了,每天不搞卫生就浑身不舒服。”
在门两边,各摆放着两盆花草,前门左侧有一个小花坛,种了一些花草。“老伴很喜欢养花,平时浇浇花草,不但美化环境,还修身养性。”除了清理家务,平时养养花草成了夫妻俩的一大趣事。
徐红儿对胡梅英夫妻俩爱护卫生赞不绝口:“他们爱护公共卫生在溪边村也是挺有名气的,还获得了金华市绿色家庭的称号,门前村道的卫生也是他们自觉搞的。”
在父母的带动下,胡梅英的儿子、儿媳只要有空也会主动打扫家里的卫生。“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村民都是推动创卫工作的重要力量。”她说,人人参与,做文明生活的倡导者,村庄形象就会好起来,“洁美家庭”是个人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家庭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集中体现。做一个讲究卫生、爱护环境,文明、高尚、有品位的村民,让个人带动家庭,家庭影响村庄。
村民是搞好村庄环境的主体
在新农村建设中,卫生保洁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虽然简单但真正做好并不容易。经过走访这两个村,让记者切身感受到了 “洁净村庄”和“洁美家庭”带来的喜人变化。
早在四年前,市妇联、市城乡一体办就已经在全市开展“洁净村庄”和“星级和谐家庭”创建活动。2013年,市妇联结合“美丽永康”建设主题,在深入推进“洁净村庄”创建的同时,启动了“洁美家庭”评比,全市共创下“洁净村庄”341个,“洁美家庭”2991户。今年,在前期的投入和取得的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全市还将争创500多个“洁净村庄”,3000户“洁美家庭”,并进一步结合“五水共治”做好农村卫生整治。
市妇联主席周晓青表示,在新农村保洁工作中,村民群众是主体,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配合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所以要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及卫生监督管理中来。各村妇代会主任要积极参与农村卫生保洁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和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落实好“门前三包”卫生管理责任制,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美丽家园”,为推动“美丽永康”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