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医风范,感动永医”专题系列报道之六 ■记者 王晓鸣 实习生 周嵩嵩 她热爱医疗事业,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她几乎没时间看电视,从不泡电视剧;她刻苦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并掌握最新的治疗方法。她是现任永一医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永康市名医朱佩祯。 信任,源于过硬的业务水平 患了癌症,患者及家属都非常着急,总是多方打听,多方求医。经常有些患者及家属到杭州、上海等地回来后跟她说:“朱医师,你给我定的治疗方案跟上面的专家一模一样。”她就是这样,用自己过硬的业务水平取得患者的信任。 “作为一名医生,如果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就成不了一名好医生。”她认为,作为医师,不仅要技术精益求精,还要医德高尚,特别是肿瘤科医师,更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痛病人之所痛,并以此要求自己。 许多肿瘤患者有悲观、绝望心理。医务人员除了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耐心、同情心,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身体疾病,还要关注心理障碍,给患者以安慰,给患者以信心,用温暖的话语、鼓励的眼神、有力的双手,带给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 坚持,源于对病人的认真负责 今年50岁的老陈,2008年5月经手术确诊为肺及纵隔淋巴瘤,因肿瘤与主动脉较近,不能完全切除。老陈开始很悲观,觉得自己活不长了,家里刚造房子加上老婆又没工作,经济负担重,与其把钱浪费在无望的治疗上,还不如放弃,拒绝进一步化疗、放疗。 朱佩祯认为此病若经规范化疗、放疗,极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并有可能长期生存。于是,她不厌其烦地鼓励家属及患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治疗结束后还可继续上班。”起初,患者无动于衷,但是在朱佩祯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之下,老陈逐渐动摇了。最终,老陈终于同意化疗。 但是问题接踵而至,老陈在化疗后又因怕放疗损伤到肺,犹豫不决。朱佩祯考虑到患者手术后动脉旁还残留病灶,且放疗是预防局部复发的良好方法,需要局部放疗以达到局部肿瘤细胞的彻底根除。她又做了多次解释工作,才让老陈同意放疗。放疗后,老陈出现了胸水,整天唉声叹气。她给予细致的检查,发现胸水与放疗后反应相关之后,就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后来,患者的胸水完全被吸收。 整个治疗过程结束后,老陈又高高兴兴地回单位上班。目前他患病已近6年,定期来医院复查,未发现肿瘤复发。老陈夫妇感激不尽:“多亏了你当时的不断鼓励,使我完成了整个治疗过程。”每年到自家水果成熟季节,老陈都要送水果来,表示感谢。 敬业,源于对身边人的关爱 同事陈银巧是这么评价朱佩祯的:“她是一个随和、热心的人,哪怕经过一天的工作,早已身心俱疲,她还是会留在医院与其他医生护士一起做余下工作。有时,同事家中有事又遇到值班,她就会站出来代班。作为一名医生,平时工作就已经很忙了,难得有休息的时间。可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急人之所急,简直就是不要‘家’了。” 因为平时忙于工作,朱佩祯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父母。因此,她对父母也是深感歉意。“我父母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坐一次飞机,可他们到现在还没有坐过飞机呢。能陪他们坐一次飞机,是我这几年来的一个心愿,只是因为工作耽搁了太久。”朱佩祯说。 朱佩祯医师在为患者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