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朱青恒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晨,声声犬吠划破了寂静,麻雀三五成群,在披着新绿的树间飞来又飞去,间或发出几声叽喳的欢噪。炊烟袅袅升起,微风夹带着细雨。姚塘村的郊外,“突突突”的拖拉机声中,杨溪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又迎来了春耕里新的一天。 红色的拖拉机在稻田里行驶着,身后机器翻带出块块新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泥土的芬芳。 “这是在打田。”杨溪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社员段国辉指着正在工作的拖拉机笑着介绍,“打田是春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用是去除田里的杂草和之前遗留下来的稻茬,便于插秧。一亩田,我们要打两次,这是第一次,第二次是在插秧前。现在我们都是机械化耕作了,像这样打田,一天下来,我们依靠拖拉机能打四五十亩。” 随着拖拉机耕作过的稻田逐渐增多,站在田埂上的我见到了一幅前所未见的景象。杨溪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周边山林湿地里生活着的野生白鹭,从远处飞来,丝毫不畏嘈杂的机械声,居然“追随”起田间正耕作的拖拉机。 拖拉机刚刚驶过,它们便急不可待地成群落下,仔细地在新翻的田泥中寻找,即使我和段国辉从它们中走过,鸟儿们也只是抬头瞅了瞅,又自顾自地低头觅食。 “你们这儿生态环境好,除了种出优质稻米外,都快成为白鹭这些鸟儿的保护基地了。”我笑着和段国辉说。 “是啊,我是江西人,来永康杨溪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在我印象中,从我来这里的那年开始,每逢春耕打田,这些鸟都会来,合作社里其他人开玩笑说,我从老家不仅带来种粮技术,还带来这么多会飞的精灵……”段国辉幽默地说。 说话间,我们走过了一片已插满秧的稻田。虽说稻秧还小,但整齐地排列着,绿油油的一片也是颇为壮观。“这些是早稻,是4月16日前后刚插下去的。”段国辉说,“而晚稻估计会在5月20日前后进行插秧。插秧也是机械化,那时,一台高速插秧机,一天便能插五十亩的地……” 目前永康的农业主要是以水稻种植为主,水稻又以单季稻为主,占总量的80%左右。 在这斜风细雨中,永康的广大农民正和杨溪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一样,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以获取那金灿灿的丰收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