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灵芝 自己购买的洋奶粉是“水货”还是“行货”,是真进口还是“假洋鬼子”?这是许多妈妈关心的问题,家住南苑路的邓文娟也不例外。预产期在5月中旬的她现在就开始关注起奶粉来。近日出台的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洋奶粉新规”,让她暗自高兴。 按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从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入境前已直接印制在最小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同时,从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 堵住洋奶粉监管漏洞 “前一条规定,令消费者一眼识别‘水货洋奶粉’和‘行货洋奶粉’,今后消费者购买的洋奶粉品质更有保障;后一条则将使中国市场上至少八成多的奶粉‘假洋鬼子’被淘汰出局。消费者以后买到大品牌洋奶粉的概率会高得多。”在南苑路开婴幼儿用品店多年的胡女士表示。 从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不得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奶粉到境内分装。在妇保院附近经营婴幼儿用品店的一位店主表示,该项制度的实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源头监管。按照规定,监管部门将对境外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进行原料、生产、储存、运输及管理等多方评审,符合我国要求的才被注册、允许进口。这样一来,就能更有效地控制和评价产品质量,堵住海外奶粉监管漏洞。 进口洋奶粉需注册备案 业内人士反映,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许多洋奶粉其实是“假洋鬼子”。说得通俗点,就是海外贴牌生产的。这些洋奶粉80%出自新西兰,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一是新西兰奶源丰富,二是新西兰奶粉品质得到了消费者的信赖。有资料显示,新西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有二三十家奶粉生产企业,代工生产出口至中国的洋奶粉品牌有近200个,有的生产企业每年为30至50个品牌代加工。为实施此次新规,经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和中国相关部门的遴选,最终只通过了由7个生产企业生产的30多个较大品牌的奶粉注册备案,其他品牌奶粉今后则将再无法进入中国市场。除了新西兰,其他奶粉生产国也执行了此项注册备案。 新政实施后,洋奶粉品牌将会少很多,但奶粉品质会有保障,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那些大品牌的洋奶粉和国产奶粉会不会因此更受追捧,价格“水涨船高”?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洋奶粉和国产奶粉价格都略有上涨,但这并不是受政策影响,而是因为人工费用、店铺销售费用和广告费用等原因上涨。“如果奶粉不涨价,利润空间就得缩小。加上去年一些大品牌奶粉没有涨价,如果再不涨就很难生存了。”胡女士说。 图为南苑路上一家婴幼儿用品店营业员在整理货架上的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