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永生(右二) 14岁开始到药店当学徒,到后来公私合营药店,再到医药公司,直至退休,童永生和中药材打了70多年的交道,算得上是永康最年长的“老药人”。 交谈中,记者得知,今年87岁的童老原是兰溪人,但自从1941年来永康后便在永康定居,儿女也都在永康出生,成了地地道道的永康人。 童老说自己虽然做过医药公司门市部的经理,却是从药店学徒一步步开始接触中药行业的。不论是加工药材、切片,还是做药丸子,几乎每道基础工序都要上手,所以对近千种中药材的加工炮制、贮藏保管、功能主治、配伍禁忌等相关知识早已烂熟于胸。“即使闭着眼睛,只要闻到气味,摸到形状,我也能将药材的性能说出个七八十。” 在童老的一张老照片里,记者看到,用布蒙住双眼的童老手里正拿着一味药材,放在鼻尖闻着。“那是父亲为了参加商业局的摸药比赛的训练照片,只能通过摸和闻来猜什么药材,是真是假。”童老小儿子童志强告诉记者,那次比赛童老还得到了好名次。 说到父亲硬朗的身板,童志强觉得应该归功于以前的苦日子。“以前我爸回兰溪探亲都是走着来回的,一般要走三天,一来当时交通不发达,二来爸爸也很节俭。不过后来即便退休了,他也习惯以走路的方式来锻炼身体。没事,就喜欢到处走走、逛逛。” 其次,童志强提到,在那个年代,药店里先生定的规矩是很严格的,学徒不能喝酒、抽烟,在那种氛围里父亲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态要好。“我爸,他这一生心平气和,从不对我们儿女乱发脾气,对其他人也是一样,总是特别热心。”童志强回忆,“以前,我们在方岩那边的时候,有个村民生疮来求医。那时候,供药很紧张,但是父亲依然想办法给人家配了药,治好了他的疮。直到现在,逢年过节的,还要来看望父亲。后来父亲退休了,住在四方小区,医院抢救病人,用什么药,即使半夜跑过来问父亲,父亲都会很认真的帮他们斟酌。” 说到这里,坐在一旁的童老有些兴奋,“我觉得能用自己学的东西帮助人是一种快乐,我心情好了,精神就好。” 现在童老离开岗位已有30多年了,但对于中药行业还是非常的关注,一有时间就喜欢受和中药行业业内人士聊聊中药往事。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去年在山川大药房的邀请下,童老和以前老药号的伙计一起参观了山川大药房,看到义丰老药号(开设于道光年间,是永康城区最老的药店之一)的文化被一一传承,童老欣慰不已。 “我每天会看电视,看到和中药相关的新闻,我都要仔细听。还有报纸,只要看到和中药相关的新闻和资料都会剪下来并妥善保存。”边说着童老边拿出了一个小本子,里面夹着很多剪报,什么《药行往事》、《那些被尘封的老药号年俗》都悉数在列。 文/陈浩 如果你觉得你身边的老人醉心于独家绝技、有值得分享的养生心得,如果你觉得你熟悉的老人用健康行为影响了身边人、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倡导了新的生活方式。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推荐: 1.稿件、照片等寄至望春东路88号8楼,信封上请注明“健康老人”字样,邮编:321300;2.热线电话:0579—87138907;3.QQ:1877320619;4.登陆www.lifeyk.com永康生活网享健康跟帖推荐 征集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