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是对孩子的挑战
更是对父母的考验
海外游学,孩子独在异乡远离父母的视线,更容易暴露孩子的问题。“对大部分孩子和家长来说,游学更像是一次挑战。”兰索教育游学团带队老师苏老师这样形容。
“平时父母包办一切,一些基本日常自理能力,孩子都不具备。”
“有些孩子习惯丢三落四,一会儿手机落在家里了,一会儿钱包忘带。每当遇到难题,一些孩子的第一反应不是自己想办法,也不是与住宿家庭协商,甚至不会告诉领队老师,却是打远洋电话向万里之外的父母哭诉。”
因为太小,有些孩子不会洗衣服,带队老师就会隔两三天,把衣服收来,到洗衣房洗好、叠好。“问题是有孩子认不出自己的衣服,都说不是自己的,所以我只好把衣服的照片上传到微信群里,让国内的家长一一‘认领’。”说起这件经历,苏老师有些哭笑不得。
“我每天的首要任务就是准时整理当天的生活图片,上传到微博、微信。让国内的家长可以实时跟踪,他们的宝贝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过得开不开心。”苏老师说,尽管如此,还是有些家长表现得过度焦虑,每天几个越洋电话,询问孩子澡洗了吗,脸洗了没有,饭吃得饱没等问题。
去美国游学,往往家长给孩子一张信用卡随便刷。一些家里经济条件优越的孩子,对钱没有概念,更不知道怎么合理花钱,只是单纯的觉得父母给了这些钱,就都要用完。“家长的阔绰,对一些孩子来说,变成了豪华的购物旅游。”苏老师说。
苏老师回忆,有一次周末,组织孩子们去外面烧烤,大多数孩子都积极参与其中,发现有一个男孩坐在一边只看不动。“我起初以为他是害羞,鼓励他和小朋友一起动手。”结果他回了我一句:“我爸爸妈妈说过了,已经交过钱了,我不用干活的。”
美国的课堂很自由
家庭很开放
14岁的Tracy去年7月第一次出国,参加了兰索教育组织的游学活动。“这趟旅程中所有的事物都很新鲜。”说起10几天的游学旅程,她依然印深刻象。
其中Tracy最感慨的是,美国的校园和国内有很多的不一样,“国外的教室不像我们的学校这样分班,而是每个教室上不同的课程,所以我们每节课都会换教室上课。”
“我们国内的学校对学生的衣着打扮都有一定的规定,美国学校却不一样,男生可以留酷酷的发型,女生可以穿短裙,都是时髦的款式,甚至还有学生穿人字拖。”说起美国学生的衣着与发型Tracy有些小兴奋。
除了英语课程,Tracy还学会了做冰激凌和匹萨饼。“美国的课程不像国内,可丰富了,有烹饪、美术、手工课、烹饪课、曲棍球课、橄榄球课、棒球课,国际象棋、话剧等……而这些课中我最喜欢烹饪课。”
12岁的小陈同学也参加了兰索教育组织的美国游学团,不过最让他难忘的不是美国学校,而是在寄宿家庭里的生活,“每天放学后,我会和美国家庭里的两个孩子一起看书或者玩游戏,美国的爸爸妈妈还会带我们逛商场、看电影。我尤其最喜欢周末,因为周末,我就会被邀请参加他们的亲友家庭聚会。另外美国的房子都很大,后院里有游泳池,我经常可以玩水。”
对于在美国的吃饭问题,小陈回想起来还有点“耿耿于怀”,那就是经常吃到肚子胀。原来,在美国家庭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碗里盛了多少就必须吃多少。“在家里,我们盛多了吃不下,一般就算了,但是在那边行不通,必须吃完。”
上周,兰索教育组织的洛杉矶美国暑期夏令营正式开始招生,消息一发布便接到不少家长的咨询电话。出国之后,孩子能否融入美国学校的学习?能否和美国寄宿家庭愉快相处?这两周的游学时间到底能收获什么?有关游学的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为此,记者专程采访部分“游学”归来的学生、家长以及老师,请他们谈一谈游学的经历和感悟。
老 师
一周记者/施美园
去年暑假,胡女士陪女儿参加了为期14天的美国游学夏令营,整个行程下来,深刻体会到,游学不是单纯学习英语或者什么具体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让孩子体验异国文化。
胡女士告诉记者,游学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女儿在很多行为方式上有了较大的改进,“我女儿性格比较内向,不熟的人不会主动打招呼。美国的小孩却恰恰相反,都比较外向,尤其在交往中都会主动打招呼、聊天,还会邀请你一起玩。”胡女士坦言,女儿刚开始还是有点害怕的,但在活泼氛围的影响下,没两天就和美国孩子打成一片,现在女儿的交流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女儿在美国住宿的家庭有两个小孩,都是10来岁,特别有主见,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都不依赖父母。”胡女士回忆,女儿刚开始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女儿很多事情都开始尝试自己先想办法解决。
“在国内一般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都有一点自我为中心,不愿分享或没有分享和合作的习惯,但是美国的小孩很喜欢大家一起共同完成活动或游戏。”关于这点胡女士特别欣慰,“自从游学回来后,女儿做很多事情都会想到和伙伴互相合作,很多问题也开始喜欢和我们沟通交流,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计划和分工,孩子爸爸直言,女儿好像突然间长大了很多。”
孩子突然长大了很多
家 长
学 生
“海外游学的价值绝不是让孩子去看那些国际性的建筑,强化英语口语那么简单,而在于他们收获了哪些成长。比如国外家庭,每天家庭成员之间经常要说谢谢,他们很懂得感恩。”业内人士胡先生告诉记者,真正意义的“游学”是一种返回教育与学习本质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体验式的学习、跨文化与国界的学习,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寓学于游”精神。
带给学生一次精彩的人生体验,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感受世界。这种经历对一个学生而言,无疑会让他们的内心受到很多触动,引发他们更多的人生思考,从而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当然,要真正达到这样的效果,在选择游学团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包括行程的设计、寄宿家庭的挑选、领队老师是否具备经验等等。
游学价值在于孩子收获了哪些成长
业内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