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民情
3  4  
野外烧烤留下满地垃圾
胜利街258—280号店前
窨井外溢由谁治理
解放水库坝下
有废旧设备污染环境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预防和治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4年4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野外烧烤留下满地垃圾
将垃圾打包带走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保护自然环境却至关重要
2014-04-11

  ■记者  施娟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天气晴好,又适逢清明小长假,踏春、野炊、聚会的人还真不少,而山区的水库边、山脚下也成了野炊者们争相“占领”的“根据地”。不过狂欢过后,野炊、烧烤地往往遍地狼藉,垃圾无人收拾,与周边美景显得格格不入。

  烧烤后留下遍地垃圾

  6日中午,唐先镇长塘头村的石苍岩景区游客如织。在靠近半山腰的景区水库空地上,由于车辆可以直达,不少游客选择在此支起烧烤炉烧烤。记者在现场看到,烧烤正酣的炉子就有三四个,蒸锅、高压锅等纷纷齐装上阵,现场随处可见遮阳伞、折叠椅,炊烟袅袅的山谷间,烤鸡翅、烤玉米、包饺子、春笋炖肉……美味四溢,好不热闹。

  下午4时左右,记者下山,原先扎堆的烧烤摊已撤离。只有几堆烧黑的石头和狼藉的垃圾,诉说着此前的狂欢。垃圾堆中,塑料袋、瓜壳果皮、饮料瓶,还混杂着吃剩的烧烤……

  石苍岩景区的“人去垃圾留”现象并非个例。上周末,带着孩子去江南街道拱瑞下村蛟坑取山脉水的童女士反映,一到周末,蛟坑沿线就布满烧烤点,成群结队的游客欢愉地在此烧烤、野炊。“许多烧烤摊‘人去灶空’后,遍地是烧烤剩下的竹签、食物包装袋、一次性碗筷等,一些粘满污渍的纸巾也四处乱扔,风景秀丽的山涧成了垃圾场。”这让童女士觉得大煞风景。

  影响其他游客的游玩兴致

  烧烤的人欢乐了,成堆的垃圾却无人顾及,这让一些村民产生反感的情绪。

  长塘头村村民俞德章说,天气一好,登山游玩的游客就多起来,尤其是周末,还有不少人自备帐篷、烧烤架等来到山里自娱自乐。而最让他们头疼的是,烧烤、野炊过后留下的遍地垃圾。由于景区没有配备专门的清扫人员,只能由景区值班人员或热心村民自发清理。“如果没人清理,天气一热,垃圾发臭是必然的,而且苍蝇、蚊虫滋生、肆虐,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到其他游客的游玩兴致。”俞德章说。

  拱瑞下村一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并不反对野炊,但烧烤者往往选择靠近水库的地方烧烤,为了方便,直接在水库内洗盘碟、烧烤炉,有的还将炭火扔到水库中,这些行为多少都会对水库的水质造成影响。而这些水库通常都是附近村庄村民的饮用水源。

  据了解,野炊者们青睐烧烤的山区大多处于未开发或半开发状态,没有配置专门的清洁人员,垃圾的清理工作显得很被动。日常的垃圾清理,只能依靠热心村民维系。由于许多垃圾没有及时清理,或随风四处飘散,或散落腐化,给清理增加了难度。村民们希望,烧烤者自觉清理垃圾的同时,一些志愿者也能加入保护景区、山谷环境的行列中来。

  让欢笑留下把垃圾带走

  有村民指出,乱扔垃圾折煞风景的不文明行为,为人们所不齿,但我们也要为那些主动清理垃圾的野炊者点一个赞,以此带动大伙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前些天,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李先生和十几个同事到蛟坑烧烤。他告诉记者,为了减少对水库饮用水源的污染,所有的蔬菜、瓜果都是在家里事先洗好的。同时,他们还事先准备了几只大塑料袋,烧烤完毕,将垃圾装袋,带回村里,扔进垃圾桶。

  李先生说,野外烧烤乐趣多,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欢笑留下,把垃圾带走”。将垃圾打包带走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保护整个自然生态却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文明烧烤,那么整个城市的文明也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民情 11 野外烧烤留下满地垃圾 2014-4-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