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洁航 通讯员 李梦
争创最美行业,弘扬交通文化。3月26日,市交通运输系统举行“最美党员”推介会,寻找身边传播正能量的“最美党员”。
市交通运输局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创建最美行业活动有机结合,让寻找“最美党员”活动与寻找“最美交通人”相辅相成,重点做好“见人见物见行风”文章,积极营造学习“交通人榜样之美”的氛围,让最美精神照亮“人便其行,物畅其流”的交通梦想。
据悉,我市交通运输系统共有400多名党员,经过层层推荐、民主测评等环节,其中11名“最美党员”候选人脱颖而出。他们是勤奋务实的公交车队队长陈高瑶、默默无闻的基层收费班长周志武、任劳任怨的普通党员林雄玲、身先士卒的运管人楼卫革、奋战在春运一线的胡顺东、刻苦钻研工程技术的章俊征、金华市职业技能带头人王军彪、金华市三八红旗手卢玉英、金华市交通系统行业青年标兵李琼、金华市十佳公路管理者陈学军、金华市“十佳养路工”俞立哲。
美在岗位,美在奉献。最后,王军彪、卢玉英、俞立哲等3人入选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最美党员”。
刻苦钻研
只为更好服务
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王军彪
为人正派、顾全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敬业爱岗、刻苦钻研,技术素质专业扎实;勤奋务实、成绩突出,工作态度认真负责。2014年度,双飞公司下属上海大众永康特约维修站服务总监、高级技师王军彪被聘任为金华市职业技能带头人。
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部队修理所修理工,成长为具有大专学历、在行业内有权威的技术骨干,缘于勤奋和悟性。
1987年,王军彪参军,在杭州部队从事车辆维修工作。通过几年的刻苦钻研和学习,他不断地摸索成长,培养了一套自己对汽车故障独特的判断方法。
2000年11月,双飞公司开始组建上海大众永康特约维修站,王军彪成为当时4人维修小组中的一员。上海大众车与以前的客车修理相比,技术含量较高,很多问题都要借助电脑仪器进行检测、诊断,加上业务不熟悉,一天六七辆车就把4人忙得团团转。于是,以王军彪为代表的维修人员积极参加上海大众机修、索赔的培训,刻苦钻研大众车的构造与维修、故障检测、电气系统等业务知识。他埋头学习、踏实工作,逐渐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维修经验。每当遇到各类难题,他在主动钻研的基础上,积极与检查员沟通解决,总能顺利完成各项维修任务。
随着永康上海大众车辆保养量的逐年递增,车辆维修量日益增大。无论是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还是进行抢修作业,总能看到王军彪的身影。他每天工作基本在10小时以上,节假日也难得休息,还担负着24小时为外来用户服务的任务。对于脏累苦险项目或是加班加点工作,他从未有怨言。
2013年3月某天19时许,一辆帕萨特汽车在行至金华岭下朱路段时出现严重故障。附近的修理厂修不了,车主恳请服务站派人帮助处理。王军彪刚回到家,就接到通知,妻子劝说吃完饭再走,但他毅然打电话组织人员奔赴修车现场。在他的带领下,直到24时左右才完成任务。车主非常感动地邀请他和同事吃夜宵,身为共产党员的王军彪委婉谢绝说:“我们是正规企业,谢谢了!”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王军彪总是说成绩是大家的。当带领职工参加全市汽车维修技工技能竞赛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时,他说:“我们要争取做得更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好地为企业为社会做贡献,让双方达到共赢!”
25年炼就
交通“女汉子”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卢玉英
1989年,卢玉英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担任交通运输局工程科科长。1998年被评为金华市优秀职工,2003年入选为金华市交通系统“283拔尖人才”,2008年被永康市人民政府荣记三等功,2010年被评为金华市三八红旗手,2012年1月,被推荐为永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本报“丽州儿女”等专栏曾多次报道其事迹。
快25年了,象珠镇峡源村村民李洪海提起卢玉英,依然记得她刚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场景。当年,23岁的卢玉英第一份差事就是测设永康通往义乌的公路。因为交通不便,她在偏远的峡源村一住就是50多天。卢玉英笑着回忆:“那就是成天翻山越岭的野外测量。有时,到村外远些的地方,我先骑上一段路的自行车,但几乎每次都因为路不好爆了胎。”
这就是“拼命三郎”卢玉英。她一直从事路桥专业技术工作,曾负责或参加过几十项国省道或农村公路测设工作。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既是脑力工作,又是体力工作,许多男同志都敬而远之。而她却说:“苦和累,对我是一种锻炼。”20多年的时间里,她几乎跑遍了永康的每一条公路。有几次,因劳累过度竟昏倒在工作岗位上。
在担任台金高速公路永康段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政策处处长期间,卢玉英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带领处里一班人将办公地点搬进村。顶烈日、冒酷暑,放弃休息吃快餐,挨家挨户解决实际问题;与村干部、拆迁户一起现场丈量房屋面积,就地签订拆迁协议。老百姓说他们是“365”的“365”。该工程征迁工作,分别在全省高速网络工作会议、全省交通局长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并荣获2004年度台金高速公路征迁工作第一名。
卢玉英担任过多个项目的工程处处长、总监或总监代表,在别人眼中,这无疑是一个美差。而她却说:“国家花巨资修路,我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永康的父老乡亲。”曾有个包工头派人跟到她家中,悄悄放下一大沓人民币请求“关照”,被她严词拒绝。有一家施工单位未按规范要求操作,在工程质检中被亮了红灯,卢玉英当场要求工程返工。面对返工将会造成2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承建者四处求情不成后,在电话中进行威胁恐吓,她都不为所动,工程最终按规定返工。
卢玉英的丈夫是公安干警,家庭也很难顾及。孩子才刚满一周岁,她就被抽调到330国道“四自”工程指挥部。她只能把妹妹从乡下接来,相托幼儿。于是,儿子经常顺口地喊卢玉英“阿姨”。有一次,父亲因病从乡下来到她家,可卢玉英放不下工作,把照顾任务交给了丈夫。父亲在输液中因青霉素过敏高烧40多度,她在同事的再三劝说下才放下手头工作,匆匆赶去医院。丈夫曾生病住院十多天,她几乎没去医院陪护过。
1995年8月,卢玉英成为当时全市交通系统唯一的女工程师。2001年12月,她又第一个取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为了交通事业,她割舍了许多父女情、夫妻情、母子情。对家人,她深感愧疚。但她总是深情地说:“选择了公路与桥梁事业,我不后悔。”
用心血
为公路做“美容”
普通平凡的岗位,全心全意的服务。——俞立哲
俞立哲是市顺达公路养护公司石柱站站长,从事公路养护工作20余年来,一直工作奋斗在最艰苦的第一线。2007年被授予永康市唯一一个金华市级“十佳养护工”称号。2008年,他所在的世雅公路养护站被授予金华市级“文明公路养护站”称号。
艰苦的公路养护工作,俞立哲一干就是20多年。他从没有向组织上提出过调换工作的要求,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遇到重活、脏活总是带头冲向前。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去年6月21日,俞立哲接受了疏通清理330国道山嘴头公路排水暗沟的任务。该路段的排水沟由于地势低洼,一遇大雨就造成路面积水。路边的企业及村民丢弃的垃圾,随雨水进入堵塞了排水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虽经组织多次疏通,但排水不畅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这次公司把彻底解决该路段积水问题的任务交给了石柱养护站。对此,他二话不说,带领职工立即奔赴现场。当打开封闭的公路暗沟盖时,一股刺鼻的臭气熏得他们倒退三步。可是,俞立哲一句话没说,扑通就跳到了水深齐大腿的暗沟里动手清理起来。见此情景,同事们也纷纷投入到清理作业中。经过半天的艰难清理,终于把堵塞已久的垃圾清理干净,使该路段逢雨必积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常年的野外工作,经常就餐误点,俞立哲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去年11月底,他突然腹部剧痛,直不起身。同事们迅速将他送到医院,经诊断是胃穿孔,进行了紧急开刀治疗。然而,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心里却惦记着养护站的工作。想到这,他再也躺不住了。仅仅住院十天,捂着还未痊愈的伤口,他就着急地回到了工作前线。领导和同事们都劝他回家休养,等伤口愈合了再上班,可他谢绝了大家的好意。
不管是风霜雨雪、冰冻塌方、紧急施救、半夜凌晨,只要一有指令,俞立哲总是第一个响应。有时,半夜睡得正香或是刚端上饭碗,指令一到,他会立即起床或放下饭碗,赶赴现场投入施救。长期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这种情况。
2013年除夕夜大雪纷飞,正是吃年夜饭、迎新年的时刻,俞立哲接到了除冰雪保畅通的指令。他立刻放下手中的碗筷,带领全站职工赶赴雪阻一线,投入除冰雪抢通作业中。脸冻红了,手冻僵了,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们抢通的脚步却一刻也没有停止。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抢通了雪阻路段。看着一辆辆通过的车辆,他从心底里发出了舒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