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主席 张海题词 ■记者 朱青恒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是大多数孩子在学语时唱诵的一首诗。而这首诗的作者便是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唐代文学家骆宾王。 3日起,由我市博物馆、义乌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骆宾王诗词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在市博物馆一楼展厅内开展。此次展出精选骆宾王诗词60多首,共有64件(套)作品,展品作者均为中国书协会员。展览带来了一场美术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让永康人更近一步了解了骆宾王这位大文豪邻居。 骆宾王生于义乌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早年曾担任地方小吏,隋末为避兵乱,弃职回家闲居,过着耕读自娱的农家生活。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为人豁达大度。骆宾王的父亲骆履元,也是位经纶满腹、志行超逸、在当地颇有声望的才士。 骆宾王7岁咏鹅的故事,具体情节如何,史无明载。但这首诗,像春风一样,很快广为流传,成为各地学童喜爱诵读咏唱的童谣。骆宾王从此也得到了“江南神童”的美誉。随着岁月的流转,这首诗连同骆宾王7岁咏鹅的故事,始终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儿歌的经典和智慧的象征。 纵观骆宾王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和不幸的。这不仅因为正当他于学业蒸蒸日上,心怀凌云之志,打算通过试场拼搏,以实行“利用宾于王”的理想时,父亲突然病死任上,且之后作为一个官吏,政治上处处遭受挫折。在齐鲁过了十多年穷困生活之后,再度入朝,不久又被免职。接着从军边塞,羁留蜀中,待再回京师,做的仍是和十年前一样的九品小官。后来突然得以提升,成为御史台侍御史,但不到半年,就被诬下狱。最终愤而走向武装反抗,后来他被狂飙所淹没,以致身死何处,都成了历史悬案。 但生活上的艰难困苦,却丝毫影响不了骆宾王在诗词文学上的造诣。从齐鲁闲居写下的大量隐逸诗,再到从军路上写的边塞诗,回长安后创作的以《帝京篇》为代表的长篇歌行,唐初人才济济的文坛上,骆宾王一直是技压群芳,稳居盟主的地位。哪怕是他在扬州起兵写下的《讨武氏檄文》,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两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就连目空一世的武则天,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鲁迅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骆宾王的诗词,加以当代书法名家的倾情投入,让“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跨越了时空走近我们,让崇尚文化的永康人,再次领略到书法之于诗词的和谐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