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五峰·原创
3  4  
情为民所系
林荫的诗
母亲的怀念
希望的田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母亲的怀念
■ 蒋良玉
2014-04-05

  母亲离世快三十年了,早想写点文字,但一提笔,我就思绪万千,眼泪满腔……

  那时我还是懵懂少年。母亲送我上小学堂读书,并很认真地在先生面前叮嘱我:“听先生的话,好好读书啊!”

  那时,先生是由学生家长轮流供饭的。母亲十分尊重先生,轮到了我们家,她总是把最好的饭菜拿去供奉先生。夜里,母亲在桐油灯下纺纱,叫我在她身旁念书。真怪,母亲没有读过书,不识字,竟能听得出我念书的内容,还说念书要像说话一样,有慢有快,有轻有重。

  在父亲的观念里,两个儿子,一个读书,一个要种田。母亲却说,子女要读书,就让他们读书吧。母亲为我失学在家而着急,于是背着父亲,偷偷地为我准备好行李,还把私房钱拿出来给我交学费,让我和村里的伙伴一起到十余里路外的小学读高小。

  我收到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母亲笑得那么灿烂,高兴地去向左邻右舍报喜。母亲虽然是一个文盲,但懂得学习的重要。每当我寒暑假回家,她都要检查我的成绩单和试卷,要我把分数报给她听。当她知道我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还把我的成绩报告单、作文本和试卷存放在小木柜里,久久珍藏着……

  解放前夕,我们村是革命根据地,革命队伍常来我们村开展革命活动,且常住在我家,父母常给他们挑水、烧饭,待他们像亲人一般。

  听说有帮土匪要来我们村抄家,父亲就带着我和妹妹逃到山上去,留母亲一人看家。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听见一阵枪响。土匪进村了,开始挨家挨户搜查。他们闯进我家,从板壁上的信袋里搜到了几封信,就把枪口对着母亲的胸口说:“这是通‘共’的信,快把共产党交出来!”母亲镇静地回答:“这是我在永中读书的大儿子寄回来的!”母亲机智勇敢,逃过一劫。

  母亲常常带我上山放牛、放羊、割草、砍柴。她是一位小脚女人,却步行那么快捷,真使我感叹不已。

  我参加工作以后,难得与父母一起生活。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由于生活困难,不少村民吃金钢刺根患了“鼓胀病”。有一次,我回家看望父母,带回几袋“米糠粉”。母亲拉住我的手说:“儿啊,没钱没粮怎么办?”我说:“真的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去讨饭也先给你们吃饱。”母亲听了,流着眼泪说:“儿啊,有你这句话,我就安心了。”

  记得有一次,我从县城骑自行车回家看望父母,骑到董坑村还要翻山越岭,就把自行车寄放在一个阿姨家里,这时已经又累又饿。当我要起程步行时,阿姨拉住我的手说:“你骑了这么多路,休息一下,喝杯茶吧!”一会儿,阿姨又烧了一大碗鸡蛋面给我吃。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听了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第二天,我要回县城了,母亲把我买回家给他们的荔枝和桂园递还给我,说:“你带回去送给阿姨,谢谢她哦!”

  母亲啊,你让我领悟到一个人要知恩感恩,这是做人的美德啊!

  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我平时工作又忙,很少回家看望父母,想起来真是愧疚。

  母亲,那天接到你病危的电话,我就立即乘车起程。当我到了家,你已静静地躺在堂屋里。凝望着你那苍白的脸色,抚摸着你那冰凉的手掌,我不禁泪如雨下……

  写到这里,你的音容笑貌又在我的眼前浮现,你的朴素而蕴含着人生道理的话语又在我的耳畔回响……

  夜里,母亲在桐油灯下纺纱,叫我在她身旁念书。真怪,母亲没有读过书,不识字,竟能听得出我念书的内容,还说念书要像说话一样,有慢有快,有轻有重。

3上一篇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五峰·原创 07 母亲的怀念 2014-4-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