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警界
3  4  
商务信息
他总把工作摆在第一位
买散装汽油 须实名登记
家庭用品扑火小窍门
浙江警察学院招生工作启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干的是刑警工作,从业7年没请过年休
他总把工作摆在第一位
2014-04-04

  ■通讯员  吕笑

  如果一个人的从警年限按四十年来算,那么应坚的从警时间已占去近四分之一,且深深地打上了刑警的烙印。在过去7年的刑警生涯中,由他负责侦破或协破的案件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具体侦办过多少案件,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2009年,自应坚担任花街派出所刑侦中队中队长以来,侦破辖区内疑难案件的重任就压在了他的肩上。从一名对刑侦一无所知的新警,到如今经验丰富的“老刑侦”,应坚用自己始终如一的“尖刀”心,演绎着一名派出所刑警的本色人生。

  跨专业学习,接过刑警“接力棒”

  应坚在司法警校中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在正式走上警察这个岗位前,他曾梦想自己能在网警岗位上大展身手。2009年,他从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花街派出所,成了一名刑警。

  由于派出所有人数编制的限制,新警的到来意味着老民警的调离。也就是说,应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从老民警手中接过刑侦工作的接力棒。

  “专业跨度大,干刑侦根本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压根没想过当刑警的应坚犯了难,在老前辈临调走前的两个月内,他只能尽全力吸收前辈的经验,跟着师父胡猛健去办案,走访、排查、审讯、深挖……一步步观察、学习,一有空闲,他便翻阅法律书籍,恶补法律知识的不足。

  应坚第一次独立办理的案件是一个团伙盗窃案件,刚接手时,他既兴奋又紧张。“以前,我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刑警办案,坐那一审就审出来了,觉得很简单。”

  电视剧是虚构的,现实办案可远没这么顺利。犯罪嫌疑人一看应坚是个嫩面孔,便咬紧牙关,拒不承认犯罪实情。

  都说学习从模仿开始,应坚便翻看以前的案卷,模仿前辈制作笔录的流程来提问,用聊天的方式和犯罪嫌疑人“套近乎”,经过连夜突审,终于让他们松了口。

  “像如何挖掘线索、串并案件之类的方法,都是从同事那学来的。”应坚在自我摸索的同时,还经常和刑侦大队、其他派出所的民警交流经验。

  当年,应坚被任命为花街派出所刑侦中队中队长。随着侦办案件的经验积累,他从一个办案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刑警。

  为辨认现场,连夜排摸十几座桥

  打架斗殴、盗窃、抢劫等是应坚经常办理的案件,相对于永康公安刑侦大队重案中队的刑警,他办理的案件算不上重大,但办理起来,也一样不容易。

  2012年,应坚办理一起系列性团伙盗窃案件,作案地点在金华婺城区和永康两地,该案涉及6名犯罪嫌疑人,其中两人有犯罪前科,团伙反侦查能力强。案件涉及地点较多、报案的受害者较少、犯罪嫌疑人是外地人,这些因素都对该案辨认现场、核实案情、串并案件带来了很大难度。

  “犯罪嫌疑人是外地人,说不清作案地点,我也不熟悉婺城区的地形,辨认现场的工作也难以开展。”眼看三天后就到了向检察院报捕的最后期限,应坚十分焦急。经过多次审查,犯罪嫌疑人终于交代了几处犯罪现场的特点——桥。

  根据嫌疑人对桥的描述,应坚连夜查询婺城区的地图,硬是把十几座桥都摸了个透,筛选出符合描述的桥,最终梳理出30多起系列性盗窃案件。

  在“骂声”中成长 学会与群众相处

  “应坚工作能力强,做事认真,是我们派出所里的刑侦主力。”花街派出所所长钱晓对应坚的工作十分肯定。

  说起应坚,同事们也连连竖起大拇指,夸他办案厉害。入警之初,他却没少挨领导和群众的“骂”。“我是在‘骂声’中成长的。”他笑着说。

  以前,应坚受理纠纷事件时,因听不懂永康话,调解摸不着头绪。由于经验不足,他在调解前未了解实情,反倒越调解越乱。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他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逐渐抓住了调解的要领。

  2013年下半年,应坚办理一起吸贩毒案件。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吸毒被警方拘留,留下一名3岁大的儿子无人照顾。应坚便将孩子带回派出所照顾,同时连夜外出找寻他的亲属。孩子饿了,就为他买面包吃,孩子困了,就让他睡在自己的房间。经过连续三天的寻找,应坚终于在花川的一家商店中找到了孩子的母亲。

  由于工作任务重,应坚放弃打篮球的爱好,放弃了不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一周只回家两三次是常有的事。“算起来,工作7年了,还没请过年休。”对应坚来说,工作总是摆在第一位的。

  应坚正在现场处理警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警界 10 他总把工作摆在第一位 2014-4-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