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姐妹花
3  4  
立足本职,在平凡中铸就非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14年4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立足本职,在平凡中铸就非凡
——“永报姐妹花”调查实录市民诠释的敬业观
2014-04-03

  ■记者 应雯颖  程轶华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貌不惊人,从事的工作看起来平平淡淡,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他们立足岗位,努力把工作做得最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精神。

  实录一:

  每天做投递工作,对老百姓的服务无限

  人物:朱卫生  年龄:50岁  职业:乡邮员  地址:古山镇坑口村

  

  

  朱卫生个子不高,长着一张质朴的脸,是我市邮政局西溪支局乡邮员。

  一直来,朱卫生从未小看乡邮员这份工作,始终爱岗敬业,尽心尽职。他说:“无论哪条邮路,无论路途多艰辛任务多重,我都不怕。我一心只为做好投递工作,用户满意我就开心。”

  据了解,从1987年至2001年,朱卫生每天骑着自行车,坚守在我市“小西藏”柏岩的乡邮路上。在当时长达40公里的山路上,他每天都要把自行车寄存在老百姓家中,翻过三座山,走过六条山道,才能完成任务。他以特有的善心、真心服务百姓,赢得了柏岩人民的称赞,被誉为“信得过的邮递员”。2001年,他调到西溪邮政所西溪线从事投递工作。

  乐于助人是朱卫生的工作原则。在投递的路上,无论男女老少,他都会主动热情打招呼,问是否需要帮助,一如既往地无偿帮老百姓,做力所能及的事,如代缴话费,帮他们捎寄物品等。只要老百姓需要,朱卫生从不推托,路上看到私营企业主装卸货物,他上前帮忙是常有的事。

  “我的投递工作很平凡,每天做投递工作,但对老百姓的服务始终无限。只要我的真心付出让老百姓满意,我会一辈子乐意!”朱卫生说。

  实录二:

  环卫工作的所有岗位基本做过,干得很快乐

  人物:陈美平  年龄:52岁  职业:退休工人  地址:城区恒丰路

  

  

  一说到敬业,陈美平侃侃而谈。她说:“对我之前工作来说,敬业很简单,就是认真负责、任劳任怨。”

  陈美平曾任市环卫处江南环卫所所长。退休前,陈美平从事一线清扫工、公厕清洗工、垃圾搬运工、人肥抽运工等,环卫工作的所有岗位基本干过。

  小时候,陈美平家庭困难,初中没读几天便辍学在家。

  1984年,陈美平从石柱镇来到城区找工作,环卫工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一干就是30年,而且是市环卫处第一个被评为“金华市劳动模范”的员工。

  陈美平至今还记得第一天上路清扫的情景。那天凌晨4时左右,她来到自己负责的解放街路段,像平时自己在家扫地一样扫了起来。上午8时左右,一些老员工已经扫完地、回家吃早饭,她连半条街都没扫完。

  2003年,陈美平开始担任所长。但她还是经常和一线工人一起工作。曾经有一天夜里,她独自一人把30多袋重物一袋一袋地拖到路边,确保道路畅通。

  “尽管环卫工作很辛苦,但我从未想过转行,因为我在环卫这个岗位上干得很快乐。”陈美平回忆说。  

  实录三:

  只想让每位患者得到最满意的服务

  人物:段健康  年龄:58岁  职业:司机  地址:建设路

  

  “敬业就意味着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我只想为医院争光。”段健康是骨科医院的一名救护车驾驶员,他的任务就是接送病人。但是医院上上下下对他无人不晓。

  “他的敬业精神不是靠说的,是他一点一滴做出来的。”这是医院同事对他的评价。段健康说,如果一个人轻视自己的工作,将它当成低贱的事情,那么他决不会尊敬自己。因为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所以会感到工作艰辛、烦闷,工作自然也做不好。

  段健康在接送病人时,常常会向病人介绍医院的情况,让病人知道,现在我市也有不比缙云差的骨科医院,并列举一些特殊病例。    

  “有些病人只知道缙云,一心想到那边去医治,我就自豪地向他们解释,现在我市外科技术不比缙云差。”段健康说,这个不是卖衣、卖菜,骗回来就行。如果技术不好,医院就在你家门口也没用。但是现在医院确实有这样的技术,有必要让患者知道,所以他都会花大量时间向患者介绍。

  “把病人送到医院后,如果没有家属陪的,我会帮忙挂号,负责把病人安顿好。”虽然这些已经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但是每次接送病人,都会帮忙把患者安顿好才离开,并向患者介绍住院的各种程序。他说,一个服务单位态度很重要,不是为了病人说好或受病人称赞,只是想让每一位患者得到最满意的服务。段健康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处在待命状态,有时洗澡刚洗一半,有病人要接送,他会马上出发,等工作完再继续洗。

  “有些病人还以为我是医院的老板。”段健康说,因为常常要为病人送血、送化验单,还有周到的服务,一些不知情的患者还以为这家是私人医院,他是医院的老板,才会这样热情服务。

  实录四:

  为了方便前来咨询的群众,他从细节做起

  人物:陈志明  年龄:51岁  职业:法律工作者  地址:望春路

  

  

  “我等了6年,终于看见成效了。”陈志明得知2014年度“公共法律教育推进计划”将在我市试点时有些激动。他说,全国试点仅8家,浙江就我市一家。陈志明主持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以来,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为己任,致力于窗口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规范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的运行。

  “我不为他们做主,谁为他们做主?”陈志明为了方便群众,与工作人员一起建章立制,编印了《法律援助工作制度汇编》、《法律援助工作指南》、《法律援助工作手册》、《法律援助宣传资料汇编》和一套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法律援助常用法律法规》,并按时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学习,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文化“软实力”。我市法律援助工作不仅名列全省前茅,还走在全国前列。20多家外地法律援助中心曾前来学习取经。

  为了方便来咨询的群众,陈志明从细节做起,常常早上6点多就上班,把门口、卫生间的卫生打扫干净,准备相关资料。“这样有人来就可以进入工作状态,不用他们等了。”他说,这些都是为方便老百姓而必须做的。他编写的资料详细到从法律援助中心到工商部门距离多少米,坐哪路公交车,以及有关部门的电话都写得清清楚楚,只为让老百姓一目了然。

  “老百姓冬天在室外冷,夏天在室外热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请他们进屋。”陈志明说,有些来办事的老百姓只带馒头充饥,为此他们特地准备了热水,洗手间也常年备有卫生纸,方便老百姓。

  陈志明用自己的敬业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市法律援助中心成了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他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

  让敬业成为习惯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工作的岗位?这是雷锋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作出最大的贡献。

  敬业,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敬重自己的职业,培育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要求我们每个人都爱岗、尽责、专注、钻研和奉献。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眼光要长远,工作要勤奋,勤奋要持续。

  但生活中,有些人天生就具有敬业精神,任何工作一接手就废寝忘食,但大多数人则需要培养和锻炼才能具有这种品德。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敬业精神还不够,那就应该学会自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事,让它成为习惯。因为养成敬业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培养敬业精神,因为无论你将来到什么位置,做什么工作,这种良好的职业品德都是你走向成功的宝贵财富。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姐妹花 09 立足本职,在平凡中铸就非凡 2014-4-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