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民情
3  4  
消费者吐槽充值卡消费
带人扛物 危险
油污满地 有人因此摔跤
我市查处9个违禁渔具销售窝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4年3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消费者吐槽充值卡消费
工商部门再次提醒,不要被办卡优惠、折扣等所诱惑
由于制度不健全,消费维权有难度
2014-03-25

  ■记者 周灵芝

  《洗车店转让 充值卡“被作废”》一文见报后,不少读者来电讲述在预付式消费上遭遇的陷阱,这些陷阱小部分是对服务品质的质疑,大多情况是“卡还在店没了”。

  充值卡打了水漂

  近日,一位姓应的女士反映,她办了张瑜伽三年期金卡,结果办了不到半年该店就关门了,业主不知去向。

  家住中浙·阳光的黄女士说,两年前她生了宝宝,在自家附近的一家婴儿用品店办了卡。当时该店正在搞“充就送”活动,充值1000元送积分,积分可以给宝宝洗澡或者买衣服之类。她觉得反正自己用得着就办了一张,但没过多久,她就发现该店失去了踪影。

  家住明珠大酒店附近的周女士则反映,三年前她也办了一张理发店的充值卡,里面还有3000多元钱,但理发店已关门。“刚开始看见理发店关门歇业时还能打通业主的电话,当时对方在电话中回复称理发店要重新装修转型升级,理发师全体进修,以便今后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周女士气愤地说,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理发店重新开业。再打电话时,原手机号码已停用,3000多元打了水漂。

  还有市民反映,一年前他在步行街的一家水果店充值800元,当时参加了店里“充100元送10元”的活动,买了几次水果后,卡里还剩600多元。当他再次前往购买时,门店已经转给他人经营服装了。

  60%的网友都有办卡消费

  你有办理预付式的消费卡吗?办理的大多是哪些预付式消费?记者在本报开通的“生活百事通”QQ群上进行了调查,结果群里60%的网友都称有预付式的消费卡,大多集中在健身、洗衣、理发、餐饮、水果行业。办卡需要一次性充值的金额多在300至500元,少数理发卡一次充值1000元。

  市民钟健说:“有碰到过办了卡的饭店突然倒闭的情况,不过充值金额不是很大,就没有去追究了。其他卡都还在使用,办了卡比不办卡实惠。”钟健办的消费卡五花八门,茶店、饰品店的都有,今年她还办了一张美容卡,一次性充值3000元。问她是否会担心美容店突然关门时,她说这家店是朋友介绍过去的,已经开了很多年,对它有信心,所以办了卡。

  由此可见,预付式消费已渗入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这个领域存在诸多问题,预付式消费纠纷频发。市消协工作人员透露,从维权成功的概率来说,预付式消费纠纷可算是消费者维权的难点。

  预付式消费纠纷近年增多

  “预付式消费近几年比较多发,一年到底有多少‘卡还在店已去’很难统计,因为有的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会选择投诉,而有的消费者觉得金额较少只能自认倒霉。”市消协施文有表示,预付式消费纠纷全国各地都有出现,并且不少。

  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暂无法律层面的规范性文件,对实行预付式消费的经营者提出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实行预付式消费的经营门槛很低,只要消费者愿意购买预付式消费卡,经营者就能顺利地开展此项业务。预付式消费纠纷的产生,往往是以经营者关门为前提,虽然这些经营者办理了营业执照,有信息可查,但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纠纷来看,经营者一旦登记的电话失去联系,调解展开起来就比较难。因此,消费者维权也比较困难,很多只能建议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最终,许多纠纷都不了了之,最后蒙受损失的是消费者。

  如何避免消费被“套牢”? 施文有提醒消费者,避免预付式消费的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被商家所谓的办卡对折优惠、贵宾折扣、会员卡制等诱惑。现金消费短时看似乎要吃亏点,但长远看,避免了消费风险,且不用被“套牢”消费。不要在路边临时设摊的商家或新开商家办理预付式消费卡。这类商家一般房子是租来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性很大。

  如果市民已办了预付式消费卡,最好与经营者签订书面合同,尽量保留充卡凭证。经营者为了自己有利,一般不可能主动提出签订办卡合同,消费者应该养成这样的意识,这可以为保护自己的权益增添保障。每次充值金额不宜大,充值后尽快消费,避免权益受损的风险。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民情 05 消费者吐槽充值卡消费 2014-3-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