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娉婷 徐敏 黄城里村村支书林金星表示,开工仪式标志着黄城里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有了大家的鼎力支持,预计一年半后,15幢8层小高楼、46幢双联排别墅将在28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黄城里村全体党员干部、村民借“二次出发”东风,将继续发扬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精神,把黄城里建设成在经济开发区乃至永康、金华最具代表性、标志性的新农村样板。 14日,对于经济开发区黄城里村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随着市委副书记蒋金红一声宣布,挖掘机轰鸣的作业声响起,黄城里村新农村改造建设工程正式开工。 金华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文勤,我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美蓉、市检察院检察长王宪峰与村民们一起,共同参加了黄城里新农村改造启动仪式暨永康农村合作银行“美丽家园”农房改造贷款授信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陈美蓉指出,黄城里老村改造工程不仅是一项惠民工程,还是一项新农村建设示范性工程,把新村建设好,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省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城市区域综合体建设,都有着较好的借鉴作用和实际意义。 陈美蓉要求,建设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各个环节,落实好每一项工作,要践行群众路线,保障群众利益;各部门通力协作,加强沟通,政策范围内加大支持力度,指派精干人员,不推诿、不扯皮,提高服务和建设效率;要监管到位,安全施工,建好美丽家园。 林金星介绍,在老村改造前,不少人常说黄城里村是“捧着金饭碗,难过好日子”。经过近两年的改造,特别是去年,黄城里村用了半年时间拆除了整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创下了“黄城里速度”。此后,该村又将旧房改造和村集体留用地综合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独创改造模式,对农村城镇化进行有益探索,成效卓著。 “开工仪式标志着黄城里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有了大家的鼎力支持,预计一年半后,15幢8层小高楼、46幢双联排别墅将在28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林金星表示,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村民借“二次出发”东风,将继续发扬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精神,把黄城里村建成个性鲜明、功能完善、品位高雅、安全舒适的现代新民居,让入住及周边村民既享受乡村的美丽,又体验城市完善的功能。将黄城里建设成开发区乃至永康、金华最具代表性、标志性的新农村样板。 “黄城里村村民是最幸运、最棒的,而黄城里村的前途也是最美好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朱长林在启动仪式上感慨地说,黄城里新农村改造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因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开发区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其次,为了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实现新型城镇化,我市在新农村建设、老村改造、集体留用地开发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再是,黄城里村整体搬迁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土、规划、建设、农办等部门转变作风,通力协作,主动服务,十分难得。 朱长林说,都说拆迁是天下第一难事,但黄城里村村民十分理解配合这次改造工作,无上访、无钉子户,实现了和谐拆迁,为全市老村改造树立了榜样,创造了奇迹。如今,黄城里村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工了,不久的将来,全体村民能住上新房子,真正享受现代文明,过上城里人生活;不久的将来,在老村原址上,计划与强大实力的单位合作,联合打造集居住、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以此为核心带动周边开发建设,让黄城里成为我市东大门的新地标、永康城区最宜居的副中心,实现返还地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失地农民永续受益。 今年70岁的林阿毛在黄城里村土生土长,看着黄城里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也有话说:“黄城里村虽然地处郊区,地理位置优越,但以前由于缺少规划,村中干道窄小,出行不便,而且不少老房已残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所以,村民对改善住房条件及居住环境的愿望相当迫切。” “现在,我村村民意见统一,村干部也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加上有上级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我们村已完成了旧村区块整体搬迁,新区土地已平整好,道路也已硬化,就等待造新房了。”林阿毛说,本来正愁没钱造新房时,永康合行为村民及时发放了贷款,少的30万元,多的90万元,合同一签就可贷三年,利息又低,带来了很多便利。 “新农村改造对我们老百姓来讲,确实是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是一项真正的民生工程。”林阿毛由衷地称赞。 黄城里新农村改造启动仪式暨永康农村合作银行“美丽家园”农房改造贷款授信仪式现场。 记者 林群心 摄 黄城里村村民在规划图上找新“家”。 记者 林群心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