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柳丽英 农业部17日发布2014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测土配方和高效缓释肥料施用技术入选其中。 “这则消息既是对我市持续6年试验推广工作的肯定,也为我市农业节能增效指明了方向。” 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人员如此表示。 改善土地肥力 农民增加收益 市农业局已将测土配方和高效缓释肥料施用技术列为今年农业补贴项目。据悉,今年新增的缓控释肥补助标准为每吨补助1000元,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每亩最多可以申报40公斤的补助,本市范围内所属村的种植基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粮食、水果、蔬菜种植大户均可享受此项补贴。 从2008年开始,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连续6年进行测土配方和高效缓释肥料施用技术试验,在省农业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浙江大学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杨溪水库库区、石柱镇、芝英镇推广,推广面积1.2万亩,示范面积3000亩。田间测产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处理的水稻产量794.4公斤/亩,增产13.2%,节省肥料成本9元/亩,增加农民收益272元/亩,增收15.3%。同时,专家又根据2008年以来测土配方施肥研究结果,针对我市土壤“多氮少钾磷平衡”的肥力结构,采用了“减氮稳磷增钾”对策。调整肥料结构后,可减少氮肥用量4.7公斤/亩,减少氮素径流和淋失损失0.6公斤/亩。若按本项目1.5万亩推广面积计算,累计可减少氮素损失9000公斤,折合尿素19.6吨。这样既提高了水稻氮素利用率,又大幅降低了农业面源给水体环境带来的污染。根据我市多年的土样测定结果,施用高钾型控释复合肥后,土壤速效钾含量比常规施肥提高了24%,土壤肥力明显改善。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助推“五水共治” 农业部的消息称,将测土配方和高效缓释肥料施用技术列入2014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其目的在于降低化肥使用量,减少土壤污染。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孙钊介绍,去年,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已扩大到24个省的29种作物,基本覆盖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及主要农作物,重点加大了大姜、大蒜、辣椒、荔枝、蜜柚、苹果等经济作物的种类和数量。试验结果表明,除在大田作物节氮增产效果明显之外,缓控释肥在荔枝、蜜柚等南方需肥量较大的水果上增产显著,推广前景广阔。试验还表明,在减少20%的氮肥用量情况下,水稻、玉米等作物的产量没有明显减少,这对于减少氮肥淋失,减轻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效益。 农业方面的专家认为,我市流域内水体氮磷含量较高,一直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让广大种植大户通过施用缓控释肥,减少施肥量,从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这对当前正在开展的“五水共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名词解释: 缓控释肥是一种通过各种调控机制,控制养分释放速率、释放期与作物生长规律曲线同步,并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控制养分释放的肥料。其最大特点是“作物需要多少养分就供给多少养分”,解决了单质、速溶肥料施撒初期,养分释放时间过于集中,作物难以有效吸收,而到了后期,又因肥效已经释放无法满足作物需要的“饥一顿饱一顿”的问题,可将化肥当季利用率提高至60%以上,达到减少化肥用量、施肥次数和土地面源污染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