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中医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为广大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 陈邦进 通讯员 吴婵丹 应玲菲
特色管理出实效
市中医院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坚持走规范化、程序化、特色化的管理道路,目前已逐渐形成“医院管理特色化,特色管理程序化”的管理模式。持续推出“生存与发展”大讨论活动,维护诊疗流程通畅讨论、6S管理、缺陷管理等独具特色的管理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探索医改模式,有效整合卫生资源,发挥医疗联合体优势,加速提升我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经过多方努力,今年9月份,市中医院与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成功签约,成为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永康分院,实现“大院带县院”的目标。杭州市一医院集团创建于1923年,1989年在省内首批通过三甲评审,是杭州地区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社会保健于一体的市属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杭州地区医疗机构中的龙头单位。合作首期对普外科、妇科、骨科三个科室进行全面共建,杭州市一医院集团选派长驻管理和技术专家,对其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研水平、学科建设、业务拓展等方面进行指导,力争合作期内共建科室的业务水平达到浙江省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技术水平。通过管理和技术的双帮扶的模式,真正实现从“输血”变为“造血”。每周一至周五,杭州市一医院集团29名学科带头人,轮翻入驻市中医院,相当于把省城的好医生给我们县级医院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省城的专家,方便患者也降低患者就医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
梧桐成荫的南苑路上,碧波荡漾的永康江畔,古老典雅的西津桥南端,坐落着一座古朴的中医院——永康市中医院。医院建院1983年,创建之初,借用环城医院610平方米医疗用房,仅有7个临床科室,24名正式职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届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医院历任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代中医人的努力奋斗,规模稳步扩大,硬件水平逐步提高,人才建设枝繁叶茂,医、科、教、管水平迅猛提升,创造了一个个具有影响的特色专科,是全市最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中医内科等20多个临床科室和17个医技科室,拥有先进仪器设备,检查、化验项目齐全,常规开展各类手术,是集医疗、保健、康复、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非营利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先后荣获国家级爱婴医院、浙江省平安医院、金华市文明医院、诚信医院、健康促进医院、五星服务单位等荣誉称号,实现了让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目标。
近年来,医院以创建“诚信医院”、 “平安医院”、中医管理年活动、二甲医院等级评审等工作为契机,大力实施“特色管理、专科兴院、人才兴院、文化兴院、和谐兴院”的战略取更是得了满意成绩。
名中医谈验方
作为本市唯一的中医专科医院,永康市中医院是全市优秀中医、中药专业技术人才的聚集地。朱巧霞——衷中参西,扶正清肝治乙肝;童刘章——自拟“银翘汤”治小儿外感发热;王亦专——自拟“健脾防暑汤”治疗和预防痧证;周文军——通阳开窍汤治疗中风等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专家,打造了一个个特色中医专科。
对慢性乙型肝炎,从中医观点看,在辨证治疗上应把握住三个环节:即扶正补虚、调理气血、清除湿热。从现代医学观点分析,主要是免疫失调。故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和消除免疫复合物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扶正清肝汤为本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方,经临床反复使用,效验确实,可控制病情发展,对预防肝炎活动、防肝硬化、防恶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扶正清肝汤
[药物组成] 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生楂肉各30克,当归、茯苓、丹参、杞子、半枝莲各20克,炒白术、柴胡、枳壳、黄芩、甘草各10克 。
[功效] 益气健脾,活血养肝,清热化湿。
[主治] 乙肝活动期、恢复期,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脾肿大,肝硬化伴腹水。
[方解] 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益气扶正,健脾利湿,且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据报道,黄芪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T细胞功能,促进周围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当归、丹参、杞子活血化瘀,滋养肝肾,有助于提高和改善体质,并促进肝细胞修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芩清热解毒,其中白花蛇舌草又能增强巨噬细胞功能。柴胡、枳壳舒肝理气;生楂肉、甘草活血健脾,调和诸药。
[典型病例] 施某,男,28岁,商人。1993年9月23日,初诊。症见:脘腹胀大,肢倦乏力,纳呆便溏一个月。西药治之少效,经人介绍前来求治。查:面色晦暗,舌淡红,苔白,脉弦。化验肝功能正常,蛋白比例倒置,总蛋白7.1克,白蛋白2.9克,球蛋白4.2克。乙肝三系大三阳,肝胆B超提示:早期肝硬化伴腹水。证属脾气虚弱,肝血瘀结,湿阻气滞。治疗原则:益气健脾,疏肝活血,佐行气利尿。予以扶正清肝汤减去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芩加赤芍20克、川芎8克、槟榔10克、桑白皮10克、茯苓皮20克、大腹皮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20克(包)、赤小豆30克、冬瓜皮20克、猪苓10克,交替使用,利尿中药每方不宜超过四味。治疗一月后,腹部胀大好转,纳食转佳,小便正常,肝胆B超复查,腹水已消失。继以扶正清肝汤减去利尿之药,加赤芍20克、川芎8克、地鳖虫6克,三七5克(研粉吞服),服药三个月,诸症明显好转,体力有增,面色转红润。肝功能化验,蛋白比例转正常,乙肝三系转小三阳。肝胆B超提示:肝内光点稍增粗,回声稍密集。后继续经商为业,其间每年遵嘱服药两、三个月,巩固疗效,随访十几年健在。其妻诉肝功能一直正常,乙肝三系化验多次均为小三阳。
朱巧霞:衷中参西,扶正清肝治乙肝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金政,副市长戴翀在市中医院视察指导工作
市中医院是全市优秀中医、中药专业技术人才的聚集地,中药品种齐全、质量好、药材道地、年销售量大。医院推出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项目深受百姓欢迎,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牵引、小针刀等诊疗项目服务面不断扩大。近年来更是推出“冬病夏治”——天灸疗法来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肩周炎、寒湿腰腿痛等冬季容易反复发作的寒性疾病。中药膏方——纠正亚健康状态、补虚扶弱、抗衰延年、防病治病、美容养颜益智等。以及自行研发的“防暑汤”、中药香囊、中药枕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此外,医院还引进KY3H(个体人)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干预系统,推出中医“治未病”服务,充分体现把治疗、预防、保健、养生融于一体的中医传统,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从三道防线保健康。
中医优势影响深远
特色专科成拳头
按照“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方针,近年来,市中医院通过加强特色学科建设,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中心、皮肤性病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肾病诊疗中心、中风康复治疗中心、肛肠外科诊疗中心、脊柱外科诊疗中心六大中心,以优势专科带动全院发展。
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中心,由永康市肿瘤学科带头人、永康中医院院长吕章春主任医师亲自主持,开展恶性肿瘤及血液病的防治工作。中心拥有高级职称医师4名,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5名,采用联合化疗、中医中药免疫治疗等多元化治疗方法,在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肿瘤康复、预防复发转移、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并先后获得了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数项。
皮肤性病诊疗中心,2012年,永康市疾控中心皮肤科即原卫生防疫站皮肤病性病防治中心并入市中医院皮肤科,实现了强强联合。中心除开展常见皮肤病、性病诊治外,还开展激光美容、整形美容、注射美容等项目。
中西医结合肾病诊疗中心,开设肾病专科门诊、血液净化中心、住院病房三部分,其中血液净化中心,占地约400平方米,拥有进口血液透析机29台,二级反渗水处理系统一套,并配备乙肝病人专用机2台,技术力量雄厚,各项指标居全市先进水平。
康复治疗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农村医疗机构康复理疗专科项目建设单位,设康复一科、二科病区及康复训练中心,以脑血管、神经症两大领域为重点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通过急性期早期针灸、中药,配合耳穴埋豆、中药外敷等中医特色疗法;后遗症期系统应用针灸、结合现代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运动疗法等进行康复训练,受到患者好评。
小儿疾病的治疗,童医师认为临床要特别注意三点:小儿生生之气,纯阴纯阳,病因简单,治疗用药不能过于繁杂,杂则易伤正气;小儿患病变化迅速,易虚易实,故用药宜少而精,以二三剂为宜;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用药宜轻灵,切莫伤其生气,凡易于伤正之药如桑皮、葶苈之类能不用则不用。发热是小儿外感的主要症状,多发于冬春季节,按中医瘟病辨证为邪在肺卫,属风热居多,治疗以解表为主,清热为辅。童医师在经方“银翘散”的基础上巧妙化裁,自拟“银翘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药简效宏。
银翘汤
[药物组成] 荆芥、淡豆豉、连翘、小春花、三叶青各3—12克、银花3—15克、蝉衣3—10克、生甘草3—5克
[功效] 清热解表。
[主治] 小儿外感发热。
[方解] 银翘散为著名的辛凉解表平剂,原方以清热解表宣表、辅以辛温助解表之力,组方十分合理。本方选取荆芥、淡豆豉辛温解表,银翘清热解毒,蝉衣清透镇静,甘草调和诸药,加小春花、三叶青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外感发热多因病毒引起,本方对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之外感发热均有显著退热功效。一般1—3剂即可获效,且退热效果稳定而持久。
[典型病例] 患儿李某,男,3岁。2007年5月20日因发热在某医院以“上感”治疗,采用中成药、抗生素及退热药后,汗出而热退,旋后复热。24日,来本院门诊,查体温38.5℃,咽不甚红,微咳,辩为风热外感,予自拟“银翘汤”治疗,一剂而愈,当晚热退神清,第二日不再发热。
“痧证”、“中暑”、“亚健康”一般见于高温、高湿或烈日照射环境,人有头晕、胸闷、恶心、全身乏力、口渴、或大汗淋漓、或汗不发、闭汗,甚则神志不清、谵语、四肢抽搐、血压下降等危象。中医认为,体虚标实,湿热为患,清阳不升,浊气上填,蒙蔽清窍,湿热蕴结脾胃,脾胃失调为本。王亦专医师用方重在健脾和胃化湿,调理人体气血阴阳,湿热无从内生,正气渐复。春季得补,夏季得养,疗效显著。
健脾防暑汤
[药物组成] 藿香、茯苓、黄柏、石菖蒲、白芍、麦冬、生白术、鸡内金、黄芩各10克 ,党参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细辛3克 、砂仁(后下)6克
[功效] 升清降浊、健脾利湿。
[主治] 中暑防治。
[方解] 中医认为体虚标实,湿热为患,外感湿热,饮食劳倦,湿热蕴结,郁而化热,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上填,蒙蔽清窍,故病人常感头昏头痛。湿热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至而纳差,恶心脚重体倦。笔者用本方重在健脾和胃化湿,药物组成健脾芳香,苦降淡渗,辛香如藿香、砂仁、石菖蒲,苦降如黄芩、黄柏,淡渗如茯苓、米仁,加用养阴如麦冬、白芍,开胃鸡内金、红楂肉,重用健脾益气如党参、生黄芪、白术活血当归等,方药以其辛开苦降调理气机,关键在调理人体气血阴阳,把湿热调理平衡,脾胃运化正常,湿热无从内生正气渐复。
2003年 “健脾防暑汤治疗预防痧证开发应用研究”获永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为使此项研究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造福人民健康,中医院开设了“防暑门诊”。
王亦专:自拟“健脾防暑汤”治疗和预防痧证
童刘章:自拟“银翘汤”治小儿外感发热
副市长戴翀与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签约授牌
“回顾过去,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市中医院院长、书记吕章春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占地108亩的新医院已获准立项,预计三年内完成一期工程,投入运行。新院区将实现环境园林化、病房宾馆化、设备现代化、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价格平民化、资讯数字化,力争将医院建设成为一所集医疗、保健、康复、教学于一体,中医优势突出、技术精湛、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展望未来 豪情满怀
为增强全院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近年来,医院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举办中医文化节、膏方节、“品膏会”,宏扬祖国传统中医文化;开展中医文化讲坛、“同读一本书”、 撰写“读书妙语50句”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同读一本书”活动被金华市、永康市宣传部作为先进典型多次表彰。
开展中医管理年活动和二甲等级评审工作以来,市中医院院更加注重中医文化的内涵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多次开展中医文化专题活动,深入挖掘中医药传统优秀文化内涵,提高全院职工的中医药文化修养,以文化凝聚力推动医院发展。
文化兴院大增软实力
在人才的建设上,医院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方针。鼓励全体医护人员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每年定期开办中层干部培训班,成功打造了一支高效团队。从2006年开始,对全院4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轮流派往上级医院进修,以提高医院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整体护理水平。从2010年开始,医院还将对全院医师轮流派往上级医院急诊科、ICU室进修,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急救水平。2010年还与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为期二年“西学中”培训班,医院50岁以下西医师、部分护理人员共50人参加了学习,提高了医院学习中医氛围。2013年,医院经多方努力,还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签约,成为该集团永康分院。合作首期对普外科、妇科、骨科三个科室进行全面共建,通过杭州市一医院集团共建科室的传、帮、带,全方位提高医院的技术和服务水平。
到目前,全院275名正式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89人,浙江省基层名中医1人,金华市名医、中医2人,永康市名医、名中医9名、永康市医界新秀3名,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人才兴院强后劲
目前国内中医治疗中风代表方法主要有:1、民国名医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现代中医泰斗王永炎教授的化痰通腑法是从整体立法,注重全身气血的调节;2、著名的中风治疗家邵念方教授活血利水通脉是从局部立法。在临床上我们也观察到:很多病人发病前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肝阳上亢和痰火闭阻等中医实证表现,而发病后很快就出现明显的上述症状,这就说明是大脑局部损伤影响了全身的机能。如果治疗只局限于气血痰热的调节而忽视脑窍不通的话,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治疗效果。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受损功能不足,导致大脑病理产物的堆积(阴成形),从而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故治疗中风的关键是通阳开窍为主,结合辩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激活脑功能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修复。对此我们所倡导理念是局部治疗+整体辩证,提出通阳开窍之法。
通阳开窍汤
[药物组成] 鹿角20g、水牛角20g、白芍15g、石菖蒲15g、远志10g、胆南星6g。随辨证加减:风痰阻络者加僵蚕、地鳖虫各10g;瘀血痹阻加桃仁、红花各10g: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20g;肝阳上亢加天麻10g、钩藤30g;风火上扰者加石决明30g、钩藤30g;痰热内闭者加天竺黄10g、黄芩10g;腑气不通者加火麻仁30g、大黄6g。
[功效] 通阳行血散瘀、解毒化痰开窍。
[主治] 各型急性期中风。
[方解] 方中重用鹿角以行血散瘀、消肿辟邪、补肝肾、通督脉;水牛角清热解毒、活血凉血、安神定志,与鹿角相须,一寒一温,一升一降;白芍平肝敛阳;石菖蒲、远志开窍化痰、通心肾之气;胆南星解风痰热滞。诸药共用,可奏通阳行血散瘀、解毒化痰开窍之功。
[用法] 每日1剂,煎前用冷水浸泡1小时,每次文火煎开30-40分钟,煎二次,分别取汁200ml,混合分二次口服,治疗3周为一疗程。
[临床体会] 中风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在人体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多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发,脏腑气血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病性为本虚标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痰浊、邪热、瘀血为标。急性期以标实为主,后遗症期以虚证为多。笔者认为本病急性期病位在脑髓血脉,因为脑是“心主神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脑窍受阻的影响是全身性的。临床上中风病无单一特效治疗方法.虽然西医治疗有许多比较有效的方法,但作为基层医院基于条件所限较难开展。为寻找一种简便,实用,高效的治疗方法,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中西医治疗中风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通阳开窍汤临床应用研究》科研项目。本研究表明通阳开窍汤治疗中风急性期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中药方剂千变万化,可在以后的临床之中应用通阳开窍法之其他方剂来治疗急性期中风,可期取得良好疗效。
周文军: 融通中西,通阳开窍治中风
冬令进补,首选膏方——市中医院膏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