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22版:特刊
3  4  
多管齐下 民生水务助力发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13年1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民为本 法为纲 治为先
多管齐下 民生水务助力发展
2013-12-18

  据了解,《永康市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于今年投入实施, 配套制定《永康市水资源总量调配方案》以及《永康市取水户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将全市划分为4个水资源分配区域,按照2.3亿立方米的用水总量分配确定各区域的用水总量。下发了农村水务员管理相关文件,进一步理顺关系,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出台《永康市农村饮用水工程维护资金补助办法》,促进和落实了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

  水源整治工程加快。完成水库除险加固50座,完成投资3亿多元;完成了华溪河道17.4公里河道治理、太平水源区12.03平方公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三渡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85平方公里,农村河道治理总达38.72公里;完成主要河道绿化8公里240亩、农村河道绿化36公里360亩。

  城乡污水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和二期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8万吨/日,排放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芝英污水处理厂得到扩能提标改造,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日,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标准;龙山、舟山两座污水厂投入运行。结合全市400余座村级污水处理站,城区、镇、村三级污水处理体系初步形成。完成12个村饮用水工程的水源扩容;完成8座规模水厂及所有单(联)村供水工程3轮水质监(检)测工作,检查指标30多项,全面的掌握了各工程水质状况,较好地促进了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开工建设了总投资为1962万元的永康市珠坑水厂扩建工程和总投资为2355的永康市象珠水厂扩建工程。

  全年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包括农业等部门的项目)为2500万元,完成了全部重点县农田水利建设三年计划工程以及河塘清淤追加项目,整治病险屋顶山塘100座;改造小型灌区9个,受益面积2.9万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00多亩;新建堰坝3座、泵站5座,改造泵站12座,恢复灌溉面积0.20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136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2.19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35.8万元。

  永康市水务局 热烈祝贺《永康日报》复刊30周年

  民为本  法为纲  治为先 

 

  “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与水环境所存在和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为此,市水务局以“六个率先”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八大重点工程”和“十大民生实事”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水利发展规划,致力于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水环境等矛盾,水源工程、城乡供水、河道治理、农田水利建设、水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各项工作相继展开,“民生水务”的格局初步形成。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推升民生水务

  今后几年,市水务局将围绕 “二次出发、全面打造升级版”的主线,继续聚焦民生水务工作,着力化解水资源、水环境两大民生水务领域的重点矛盾,为永康二次出发提供水资源、水环境的有力支撑,打造民生水务“升级版”。

  明确目标加快水利新发展。《永康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利发展争取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北部水库联网工程,内部挖掘可利用水资源3000万m3,境外引水2000万m3,城市、农村供水保证率分别提高到95%和90%以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集中是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农田灌溉系统逐步完善,有效利用灌溉系数提高到0.65;到2015年,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中心城镇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使水生态系统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稳步推进北部水库联网工程与境外引水工程。继续推进北部水库联网和境外引水工作,充分挖掘境内水库的水资源潜力,加快黄坟水库扩容工程建设,引进磐安优质水源,使水资源供给量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据了解,北部水库联网工程由“新建棠溪山塘、续建四大坑水库、扩建黄坟水库、棠溪山塘至四大坑隧洞、四大坑至洪塘坑隧洞、太平和洪塘坑水库至南山水厂联网主管道”等项目组成。工程完成后,可在95%保证率的干旱年标准下内部挖掘可利用水资源3000万m3。年均向我市南山水厂供水4658万m3,初步设计总投资8.2亿元。据悉,为保障水源,至2015年还将投资1.151亿元,规划加固水库17座。 

  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湖库水系连通工程等建设,提高城乡蓄水能力。尤其对全市535公里的河道展开全域化治理,重点抓好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河流重点县两项国家级工程项目。在已完成华溪河道治理一期、二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整治提升,加强沿溪污水直排治理,打造沿线景观带,变华溪为“花溪”。围绕李溪打造“最美河流”的要求,结合沿线村庄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规划,推进治理工程,打造李溪南溪风景线。

  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工作,力争早日完成龙山、前仓污水处理厂的接管工作并投入运行。

  重点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创建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以杨溪水库为试点,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警务室,开展饮用水源水库生态湿地建设,形成典型经验后逐步向全市各大饮用水源保护区推广。

  强化水行政执法,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取用监管力度和涉水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综合治理以恢复县乡河道功能,提高行洪排涝、灌溉供水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为重点,通过水系连通、河道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集中投入,整片推进。打造“城市水库、浙中水乡”,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业宜居的水乡城市。

  节水工程保障民生用水。围绕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三个方面提高用水效率。农业方面,全面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及追加项目,实施渠道衬砌改造工程和喷微灌工程,建设以“唐先葡萄基地节水灌溉项目”为代表的一批农业节水项目。计划在明后两年再建设高效节水示范农业1万亩;完成0.51万亩蔬菜种植区的微灌工程建设;根据永康市低丘缓坡地的特点,发展移动式小型喷灌机喷灌0.23万亩,使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0以上。工业方面,通过“能诚集团”、“索福工贸”、“永压铜业”等一批工业节水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示范项目的建设带动,逐步普及工业节水增效措施,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完成时,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水耗工业增加值达到260元/立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8%以上。生活用水方面,继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推行“一户一表”改造和老旧供水设施改造,加快农村规模水厂改造,切实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供水保障水平。

  展望:

  污水处理

  生态河道建设示范

  ■记者  胡鹏   通讯员  裘娅  应灿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特刊 22 多管齐下 民生水务助力发展 2013-12-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