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社会
3  4  
“梦之队”闪电驰援余姚灾区
新河村要把老年食堂
办成“金名片”
本报开展《我的读报故事》
征文活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0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日三餐只是象征性的收费1元
新河村要把老年食堂
办成“金名片”
2013-10-18

  ■记者 陈晓苏

  

  原木色的吊顶,休闲躺椅一字排开,这个坐落在一堆老房子间的簇新小院,颇有度假村的味道。唐先镇新河村老年食堂就选址在这儿,“老年节”那天开张的,村里70岁以上的村民,每天只要花1元钱,就可以在此享用一日三餐。

  15日上午,时针刚走过9点,在老年食堂掌勺的胡慧芬已经开始准备中午的菜了。“大豆炖蹄髈、红烧冬瓜,每顿都是一荤一素一汤,菜一周内尽量不重复。”胡慧芬开过饭店也承包过厨房,不过自从村里请她来掌厨,她就用上了比以往更多的心思,“要记着老年人的需求,尽量让他们满意。”

  一日三餐,符合条件的村民只要象征性地交上1元钱。“满意,满意,满意,一块钱啊,就是烧烧的电也不够吧。”83岁的施绍杨就躺在庭院里的躺椅上,等着开饭。“早饭吃了鸡子索面,中饭和晚饭都有肉,能不满意吗?”施绍杨说,去年老伴走了之后,他才开始学做饭学洗衣。但是一个人的生活,怎么烧也不能让自己满意,“村里的食堂,就是为我办的啊。”

  “老年食堂是用村里的房子改造的,听说花了30多万元,但是这钱花得值,没有人会有意见。”村民施建永的父母都在老年食堂吃饭,“感觉就是村里帮我们照顾父母。”

  新河村的老年食堂目前已有30余人用餐。“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个无父无母的弱智儿。”新河村党支部书记胡子贵说,下一步,用餐范围还将扩大到生病的、残疾的村民,让那些有困难的村民也能享受到食堂带来的便利。

  不仅是用餐范围要扩大,用餐环境也要进一步完善。“这个旧的配电房要拆掉建庭院,绿化也要继续建,盆景什么的都要摆一些。还有电视和空调,都要办起来。”胡子贵说,为了办老年食堂,已经拆了村里的3间老房,按照设想,新河村要办一个花园式的老年食堂,让它成为除了葡萄产业外,村里的又一张“金名片”。

  要想让老年食堂成为“金名片”,可持续性就是一大考验。每天几十号人用餐,收费只有几十元,怎么开支?

  “村里已经研究过了,就是其他项目一分钱不花,也要先保证老年食堂的开支。”胡子贵说,老年食堂是民心工程,一定要把这件实事做好。

  村干部要办好老年食堂的信心,绝大部分来自于村民的支持。

  “躺椅是人家捐的,连绿化的苗木也是村民捐的。而且,这几天,已经有很多人来跟我说过了,意思是村里办老年食堂是好事,他们要捐钱让食堂办得更好一些。”胡子贵说,下一步,村里将召开一个座谈会,请村里的能人来一起商谈怎样把老年食堂办得更好。

  “感谢他们记挂着我们这些老人。”施绍杨说,除了村里发的钱,每年过年过节时,村民个人给他们这些老人发的红包,一年也有四五百元。

  据悉,新河村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90位,其中35位是70岁以上。“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理应成为我们孝敬的对象。”胡子贵说,敬老爱老是新河村的传统。

3上一篇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社会 13 新河村要把老年食堂
办成“金名片”
2013-1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