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童英晓 实习生 黄钰超 6日,我市在人才市场举行了首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场推介会。上午9时许,推介会已经开始了半个多小时,但记者看到会场中前来参加应聘的求职者却屈指可数,整个会场显得有些冷清。上午10时30分,前来参加应聘的求职者虽然有所增多,但与以往人头攒动的招聘会反差较大。 眼下已到了毕业生“就业季”,而今年又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那缘何会出现大学毕业生“不忙找工作”的现象呢?部分招聘方表示,这并不代表毕业生不愿意就业,而是一些外在因素致使他们处于“淡定”之中。比如:利用工作前的一段时间与好友外出旅游,忙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在等待观望,希冀有更好的扶持政策出台,然后选择自主创业。 招聘会现场较冷清 “坐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了,没有收到一份简历。”当日,在招聘会现场,万福电影院招聘人员无奈地对记者说,较少的人流量,很有可能让他的招聘吃“鸭蛋”。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转了一圈后发现,虽然有些招聘展区前有几位毕业生在咨询,但总体来说,整个招聘会现场显得有些冷清。 天河集团人力资源部何忠琳说,“一个上午只收到了五份简历,眼下不止大学生们找工作难,企业招聘到合适人选也难。我们要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就想要应届毕业生,因为年轻人有干劲。可从早上到现在,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并不多。看来,只得等下一场招聘会上再来寻找‘千里马’了!” “虽然今天到场的毕业生不多,但从洽谈的几位毕业生中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对于就业仍然是积极的,并不存在‘啃老’、‘消极就业’的现象。”哈尔斯人事部经理蒋伟平说, 市人才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新法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急着找工作,反倒是家长、学校、人社部门心急如焚。“为了更好地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搭建平台,13日、14日人才市场还将举办夏季大型人才交流会,届时,上千个岗位虚位以待,与大学毕业生无缝对接。” 毕业生或一时无暇顾及招聘会 “这段时期,大学毕业生组团外出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7日,神州旅行社负责人潘女士说,前来报名的很多大学生都说,趁着工作前的最后一段时间,多出去走走,要不然参加工作后,就不容易挤出时间花在旅游上了。 毕业于宁波教育学院的张巧燕前两天刚从丽江回来,这不,又忙着与几位同学商量着去韩国走一趟。用她的话说是趁着工作前到处“打酱油”,也可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生活经验。 在推介会现场,毕业生陈林林把简历投到了哈尔斯集团。她说,这是她毕业后第一次参加招聘会,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她就先就业。倘若真的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她则会考虑加入考公务员的队伍。“毕业前,很多同学就已明确表态要考公务员,为的是能捧上一个‘铁饭碗’。但我还是想先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然后再作其它打算。” 王新法说,现在确实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升学、考公务员的路子。对于这类大学生,还是可以理解的,“尽管社会上一直鼓励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但他们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有个人的定位。”另外,社会导向也让很多毕业生对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更加青睐,所以,不难理解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继续升学和考公务员。 勤奋务实的应届生很受企业欢迎 王新法说,尽管今年我市应届毕业生达3000多人,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毕业生不回流,而我市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胃口日益扩大,因此还将会出现供需不平衡现象。 “应届生其实我们是欢迎的,只要他自身勤奋、务实,我们会花一年时间去培养。”正阳实业办公室主任李新国说,现在公司里很多“小领导”,都是前两年出校门的毕业生。 李新国说,对于“90后”毕业生来说,和以往的劳动者比较,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接受新生事物快、学习能力强。这种优势,更多的是“90后”所处的年龄段带来的,另外“90后”伴随网络时代一起成长,对网络时代的适应性要好于以前的其他时代,这更符合当前企业致力于投身电商发展的实际。 浩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能斌说,不是应届生企业不看好,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他们有没有吃苦耐劳和抗压的精神和能力。“我自己也是从应届生过来的,只要珍惜机会,就能迅速成长为公司的骨干。而且作为企业来说,对储备人才的培养,还是比较倾向于本地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