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支若愚 最近,一到晚上,田间水沟、野外池塘里,成群的龙虾、黄鳝就开始活跃。寻找这些野味成为很多人夏夜茶余饭后的消遣。 住在东城街道黄棠村的小贾,就常和朋友带上工具到田间寻这些野味,一来避暑,二来在田里抓上三四小时,就能烧一顿好吃的。 3日晚,小贾和两个朋友再次出发。他没料到,田里会有那么多毒蛇,被咬后如果不是及时到医院,命都可能丢了。 一晚遇到三条蛇 4日下午,记者在市一医外一科找到小贾时,他的病情经治疗已稳定。被蛇咬伤处在右脚内侧,除了伤口待愈,整只右脚发肿,膝盖以下部位有些疼痛,病人没有出现其他不适。 前一天晚上7点刚过,小贾和朋友穿着拖鞋,打着手电,来到离住处约四五百米远的一片芋田里。三人在水沟里钓了半个多小时龙虾,小有收获。这时,其中一人往地上晃了晃手电筒光。“旁边有条蛇,30多厘米长。”小贾说,他们见了吓得马上换了地方。 也就过了约半小时,他们经过一条田埂往地里走,才走了七八步,小贾猛地觉得脚上一阵刺痛,像是被什么咬了一口。他们用手电一照,一条约50厘米长、食指般粗细的蛇正往前方游移。 小贾看到,右脚上留下了两个红印,蛇咬的。小贾的一个朋友用鱼网罩住蛇,另一个朋友找来一根粗树枝,很快就把蛇头打断了。 蛇断了气,小贾走到水沟旁,不断用水冲洗伤口,然后回了家。“我们走了五六米远,又在地上看到一条同样花纹的蛇。”小贾说,一晚上遇到三条蛇,他们都未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不知道咬伤自己的是什么蛇,他回家上网查了一会也没结果,打开一瓶白酒冲洗伤处之后,骑电动车到市一医就诊。 伤人的是条蝮蛇 4日早上,小贾的朋友回地里找到了前一晚他们打死的蛇。蛇的照片发到微博上,博名为“白衣山猫”金华市中医院的王医生马上认出是条毒性较强的蝮蛇,有致命性。 这种小型毒蛇,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在我市也常见,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或溪沟有乱石堆下或草丛中。这种蛇,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两侧各有一行深褐色圆形斑纹。众蛇之中,只有它是胎生。 蝮蛇的繁殖、取食、活动等都受温度的制约,夜间活动频繁。气温低于10℃时蝮蛇几乎不捕食;5℃以下进入冬眠;20℃~25℃为捕食高峰;30℃以上时钻进蛇洞栖息,一般不捕食。所以夏夜的田头蝮蛇是比较多的。 被蛇咬后怎么办? 及时结扎或烧伤口,然后清洗 来自市一医外一科的统计,今年春季到现在,该科就已经收治30余例被蛇咬伤的病人,多为田间劳作、野外游玩时所伤,所幸都未危及生命。 “白衣山猫”救治过很多蛇伤病人,认得不少毒蛇。“浙江地区常见的毒蛇有蝮蛇、烙铁头蛇、竹叶青蛇、眼镜蛇、银环蛇、五步蛇等六种,越往北越少。五步蛇基本上出现于深山,其它五种可能出现在农村丘陵地带和村庄而伤人。”他介绍。 “除眼镜王蛇外,国内的蛇都不会主动攻击,不踩到它,它就不会咬人。路上草多时,可用打草惊蛇法。如被蛇咬,可采用结扎法,可火烧伤口,再水洗急救,并立即就医,尽早使用相应蛇的抗蛇毒血清。”“白衣山猫”建议。 结扎伤口以动脉血能够通过,静脉血不能回流为度。每半小时到1小时松开3分钟。得到有效治疗后即可松开。结扎不可过紧、时间过长。很多蛇伤病人肢体坏死,最后被迫截肢,大多因为结扎过紧、时间过长引起。 蛇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多肽的酶,遇到酸、碱、电解质和高温均可变性。变性后蛇毒的毒性就消失。紧急情况下,用火烧伤口是最简易和有效的急救方法,特别是对蝮蛇、银环蛇等排毒量小,毒牙短而毒性强的蛇咬伤有奇效。 火烧法是将火柴头朝向伤口围成一圈,用点燃的火柴去引燃这些火柴。一次火柴的爆燃足以破坏局部蛇毒。“白衣山猫”曾在现场用此法救治一蝮蛇咬伤的病人,效果很好。 医生还建议,到野外,要穿高帮鞋子,把裤脚扎好,尽量不要有皮肤裸露,进山要戴帽子,防树上的蛇。山区夜间行走,不要带明火,有的蛇有扑火习性。 “白衣山猫”为本报读者绘制了“急救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