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西津
3  4  
房源信息
图说
端午过后话“辟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3年6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端午过后话“辟邪”
■ 康仁
2013-06-19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这首描绘端午节的《端阳采撷》,出自明代永康诗人徐文通(徐汝恩)之手。当年的端午多热闹:千船竞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争相观看。瞧,那俊俏的新媳妇,那载着小孩的父子俩,还有那香气袭人的香囊、玉粽、艾叶、雄黄酒,真是一幅绚丽多姿的“端午上河图”!

  然而,当我们仔细端详这幅“端午上河图”,我们就会发现只有端午才独具的特色:挂菖蒲、艾蒿、佩香囊、喝雄黄酒是为了辟邪气;吃粽子、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苏州人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浙北人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送瘟神。

  端午节为什么要“辟邪”呢?

  首先,是为了顺应大自然。

  古人认为,一年之中的多个自然节气是宇宙运行的关键点,尤其是冬至、夏至。冬至,阴气极盛,但阳气开始复苏;夏至,阳气极盛,阴气开始产生。《礼记·月令》说:“是月(指夏日)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离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意思是农历五月里白昼最长,但阴气、阳气激烈斗争,生物半死半生。君子应该离戒,禁绝一切情欲。古人把五月看成是邪气丛生、有害生命的恶月。对古人说的“邪气”、“阴气”,我们可以不信,但夏季高温多蚊虫、多细菌、多病毒,确是事实。今年的禽流感就是典型一例。人类在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每个人都需要特别注意卫生保健,实现对生命的保护。

  “辟邪”主要靠药。而古人认为,端午节采集的药材,药效最好。这成了端午“辟邪”的又一重要原因。端午节为什么挂菖蒲、艾蒿?因为这两种植物在古代既有药用价值,又有巫术价值。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喝雄黄酒也为了“辟邪”。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可见其毒性之强。我们小时候过端午节,往往要在中午喝点雄黄酒。午后,家里把门窗关紧,由大人口含雄黄酒,向屋里多个角度喷吐。沉淀下来的雄黄,用来在小孩额头写“王”字,或者涂抹在眼眶、耳朵、鼻孔上,用以辟除毒虫、蛇蝎。如今,挂菖蒲、艾蒿、喝雄黄酒等习俗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药店、医院完全可以“旧瓶装新酒”,借助端午节的习俗宣传保健知识,推荐保健药方和保健用品,提高公民的生命意识和卫生意识。

  古代“辟邪”还借助神灵,如打鬼的钟馗之类。其实,求医不如求己,借神灵不如借人民。

  “辟邪”离不开“扶正”。所谓“扶正”,对人类本身来说,就是增强自身的体质和免疫力,以抵抗病毒、细菌的侵害。登高、赛龙舟就是“扶正”的行为,遗憾的是,当下人们对身体的“扶正”开始重视,对心灵、精神的“扶正”却轻视、忽视。我们有办法消灭害虫苍蝇,却没有办法对待人类的“苍蝇”——那些制造、贩卖“毒姜”、 “毒油”的奸商,那些放出“毒气”、“毒水”的黑心老板,那些制造“假药”、“劣药”、杀人不见血的“魔鬼”,那些收了钱就可以为所有毒物放行的贪官……心灵的“扶正”,精神的“扶正”,把每个人的良心找回来,这才是最重要的“辟邪”。

  过端午忘不了屈原,屈原之伟大,固然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但他为什么写诗?他是为了“辟邪”——清除皇帝身边的恶人,那个收了秦国贿赂而葬送楚国的子兰。但“恶人先告状”,结果是“邪压倒正”。我们纪念屈原就是为了“扶正”、“辟邪”,保护屈原式的好人,清除子兰式的贪官。“老虎”、“苍蝇”一起打,中国才有希望,人民才能永保安康。

3上一篇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西津 14 端午过后话“辟邪” 2013-6-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