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民情
3  4  
小学生赊账消费 省下饭钱还债
梅雨期间
脑出血
病例猛增
路中央不要堆放建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3年6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学生赊账消费 省下饭钱还债
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认为,对零花钱控制过严或任由支配,都可能导致小孩理财能力差
2013-06-19

  ■记者  支若愚

  最近,徐女士收到外甥的求助,这个上四年级的小学生居然因为买零食、玩具,最近两个月在学校旁边的小店赊账100多元。他不敢告诉父母,为了还债就偷偷省下早饭钱,但熬了一个星期,就吃不消了。

  徐女士到小店了解情况时发现,几家店的店主手里都有一些小学生的欠账单。有店主说,可以赊账的都是家长向他们交待过的,家长会定期来还钱。

  据了解,这种小学生赊账现象存在已久,一些小孩向家长隐瞒消费实情,导致过度消费。

  孩子已记不清钱是什么时候花的,具体买过什么东西

  14日,徐女士找到了外甥欠钱的小店。店老板在包里翻出记账单,上面写了好几个学生的姓名和欠账金额。

  徐女士找到外甥的名字,旁边有几串数字,记录着他的每一笔消费,但没有具体名目。店主统计了一下,欠款有127元。“我买过玩具,还有零食和饮料,看别的同学买,我也想买。”但外甥已经记不清这些钱是什么时候花的,具体买过什么了。

  “因为怕他乱花,或者不小心把钱弄丢,除了每天2元买早饭的钱,我姐姐管得很严,平时不给他零花钱。”徐女士说。

  店主反映,她外甥赊下的账不只这一点,前些天他已经还了一部分了。为了让孩子不为欠款发愁,能安心读书,徐女士一口气帮他还清了赊下的账。

  有个学生总共欠了200来元钱,一直到毕业都没还

  连日来,记者就学生赊账消费现象进行暗访,发现小店赊账在一些中小学生中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城区各小学附近都有小商店,有的学校周边小店多达十几家。这些小店里,卖得最多的除了学习用品,还有花花绿绿的玩具和各种各样的零食。早上、午饭后或下午放学时,孩子们就一拨拨地往这些店里钻。其他时间,这些店基本没什么生意。

  对于学生赊账的事,店主大都避而不谈。有几位店主坦言,店内商品只赊给家长来说过的几个孩子,不过偶尔有学生确实忘了带钱又急需买东西,他也会同意。

  一位店主告诉记者,以前为了拉生意,她确实也允许学生赊账。“后来一个学生总共欠了200来元钱,一直到毕业都没还,我们又找不到人,还是家长事先跟我说好让孩子赊的。”这位店主说,她从那以后再也不给学生赊账了。

  有家长反映,小学生控制力差,看到别的同学买东西就会手痒,如果同意赊账他们往往就没了节制。有的小孩怕家长批评,为了还钱,回家谎称学校要交钱,次数多了,家长才发觉孩子在撒谎。

  法律工作者提醒,未成年人没有偿还能力,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零售店店主纵容未成年人赊账购物,与孩子之间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具备法律效力,家长可以拒绝承担这样的债务。

  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的消费观

  金华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徐中收说,小学生自由支配的愿望逐渐强烈,他们都希望父母把自己当成人看待,得到尊重、信任和认同,获得时间、金钱的支配权,家长要给予一定的满足,但要有个限度。有的父母对零花钱控制过严,有的给零花钱完全任由孩子支配,这都可能导致孩子理财能力差。

  徐中收谈到了“延迟满足”。小孩的欲望很多,自制力差,家长同意孩子在小店赊账,其实是一种怂恿行为。他认为,孩子想要什么马上就可以得到什么,这样他们长大后往往自制能力差,受挫耐力也差。

  他建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以让孩子记流水账,家长予以监督。家长发现其中有不当消费,也不要马上否定,可以让孩子自己分析一下,买来的东西有没有实现购买时寄予的价值,付出的钱值不值得。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民情 11 小学生赊账消费 省下饭钱还债 2013-6-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