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18日,我市召集招委会成员单位就2013年招生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就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进行民主表决。副市长、市招委会主任戴翀参加会议。 在严格执行“零择校”和“控班额”的规定下,城区所有的学校都极力挖潜,利用所有闲置教室,尽可能吸纳新生入读。饶是如此,部分城区学校无法满足所有C类生就学需求也已是不争的事实。继统筹安排建议征询家长代表意见后,市招委会成员单位领导就有关决议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 最终,市招委会成员全部举手表决通过:民主、解放小学学额外C类生按房产所在地居委会划分就近统筹安排至高镇、人民和实验三所学校;永中、三中学额外C类生仍按房产证登记时间先后顺序由实验学校消化部分后,再按房产所在地居委会划分,就近统筹安排到四中、五中。 此外,会议还通过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标准:为父母与就业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六个月以上,并拥有稳定居所,没有违法犯罪记录,且需办理居住证。同时明确的还有,不鼓励、不引导和不支持农村初中学生跨学区择校。 戴翀说,招生的背后,是多部门的职责互动,事关民心和民生,关系地方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因此,他要求各成员单位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形成统一思想;加强责任落实,进一步推动招生工作;加强分析研判,进一步跟踪督促;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促成公平入学;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形成合力,力求招生工作阳光、平稳、安全、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