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开五峰 ■ 记者 朱青恒 平日里,闲暇时,也爱逛逛书店,翻翻闲书,不时也买几本,因此曾大言不惭地自夸,自己也算是个读书人。 我读的书报多且杂,往往书多报少,但对《永康日报》却一直情有独钟,特别是每周三的《文化周刊》。 因为爱, 工作后,在编辑的盛情邀请下,我半推半就,上了他的“贼船”。既然“大作”都已经上《文化周刊》,每逢周三,我也便更准时地拿起了报纸,走进《西津》和《重楼》。 在《西津》听那些永康“老夫子”们聊天,文史知识丰富,集人生精华,一期下来,就似一顿丰富的文化大餐。了解永康的历史和文化,这里是最好的去处。 《重楼》是一片纯文学净土。在这清新的空气里,时不时会与卢俊英、杨方、金惠敏、应乐洁、徐雅娟这些永康女作家相遇。她们是《重楼》的专栏作者,她们的诗、散文或小说,清新唯美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 她们作品中的生活总是琐碎和平凡,但当她们用文字写下这些平凡和琐碎的时候,那些平凡就有了金子一样的光芒。草木荣枯,就像是一面镜子,花开的繁盛,花落的无奈,结子的喜悦,叶落的孤寂,空枝的等待,她们的坚强、美丽、柔软、喜悦、孤寂和悲壮……我们都似曾相识,也曾一一经历。她们把生活中的种种体验记录下来时,作为读者的我们同时欣喜地发现,我们的内心原来可以强大到装下山川日月,人世间的大悲大喜。 写作是一件极耗时,很艰辛的事,胡诌一篇几千字平淡无奇的文章容易,但要写几百使人印象深刻,津津乐道的文字,却可能要经历涅槃般的痛苦。这五位女作家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是什么促使她们在文学的田园里躬耕不息呢? “我在文字中经历着别人过着的生活,体验着别人的喜怒哀乐,也分享着自己的心情,这世界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用文字去了解这个社会,了解我们生存的空间,并试着去理解时,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那么多东西与我们心灵相通,并唤醒我们的良知,教我们学会宽容、担当和爱。当一个个独立的方块字排列成一行行的文字,再组成一篇文章时,那些文字就都有了血肉和情感,我想着,世间再没有比这更美妙的事了吧?”金惠敏平静地道来。 “我是一个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女人,喜欢婺剧,也喜欢文学。我会追着偶像演员赶场看戏,会跟着婺剧群的戏友跑龙套演出,会风雨无阻地前往民乐社演唱,参加过全省首届‘婺迷争锋’活动。”应乐洁动情地说,“婺剧总在优雅的旋律中歌颂着人世间的正义、公平与善良,让我的灵魂时时得以荡涤,思想接受洗礼,从而获得极高的艺术享受。于是,我从婺剧欣赏的角度,在键盘上敲击出一排排令我心潮澎湃的文字,抒写性灵,畅叙衷情。这是一种纯粹、悠然、慎重的情怀,除了让自己重新经历一番感动外,也期待能拨动我市戏迷的心弦,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婺剧,爱上婺剧,发展壮大戏迷队伍,使我们的地方戏得以不断继承发扬。前路漫漫,我必将奉献全部热情,不断前行。” “我觉得,食物、空气和水只能维持我们的躯体,要想活得更好,至少是自己认为更好些,一定需要额外的一些滋养。”徐雅娟的话让人深思,“滋养我的是欣赏和思考。欣赏一切美的东西,创造美的过程,神秘的大自然,温暖的人文社会,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陶醉,共鸣,融入思考,再用笔表达我的理解和感悟。有时候能一气呵成,似行云流水般的酣畅;有时候思绪像一块粗糙的石头,经过不断地把玩摩挲,渐渐圆润光滑;有时候像一盆含杂质的泉水,需要静置一段时间,才变得澄澈甘甜。这真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人生的趣味和意义,便在其中。” “自从我开始写《俊英美啖》,我的同事们就不淡定了。”卢俊英说,“每次报纸一到,他们就热切地预约:请我们吃饺子吧,吃面食也成,要不就去野炊?最后他们简直愤愤不平了:你这懒人,只会夸夸其谈!我大乐,外行充专家啊,他们领教的还很不够,活该相信绿豆减肥泥鳅治病被人忽悠。我不做菜但我吃菜啊,已经很靠谱了好不?你有你的金齑玉脍,我有我的豆腐青菜;你可以香甜酸辣南料北烹七滋八味尽在一盘掌握中,但我会风轻云淡即使是一碗方便面也能品尝出天凉好个秋。柴米油盐,是生活不能承受之琐碎。但那又能怎样?生活总要继续。美食,不需要上好的厨艺,但需有一颗纯净和天真的心。我是即将成为的美食家,我为自己带盐。” “写诗是件美丽,疼痛又孤寂得无法言说的事情,也是件充满巫术和灵光闪动的事情。我写到月光,月光就明晃晃地照着万里故园。我写到桃花,春天的好时光已飘落无踪迹。我写到流水,流水会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日日空流。我写到光亮,我就有了光亮。我写到风,但我不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吹。我写到草木,草木在野地里暗自生香。而当我写到暮年和死亡,尘世便充满了灰与冰凉。”诗人杨方的话说出来就是诗,“这正是诗歌的迷人之处,我还没有找到离开的理由,因此这一年我将继续写诗,偶尔带着一本聂鲁达或海子独自出远门。我不知道时光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光,这一年与过去的每一年,缘何如此相似?但我仍然以诗歌的形式,走过或飞过。” 五峰《重楼》的五朵金花,她们是在平凡中写出平凡意义的人,《重楼》因之不平凡。 金慧敏 应乐洁 徐雅娟 卢俊英 杨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