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五峰文化周刊
3  4  
看过派溪灯,赛过嬉“绍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13年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看过派溪灯,赛过嬉“绍兴”
2013-02-20

  ■  撰文 摄影 程同文

  

  “看过派溪灯,赛过嬉绍兴”,这是形容派溪花灯优美的一句俗语,在永康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派溪花灯是以派溪、堂慈、文楼等几个村为主的方岩元宵灯会,是方岩程氏独具特色的民俗艺术活动。

  花灯不是年年有,兴即三年。兴花灯要在上一年农历十二月就要召开灯会,着手筹备,并挨家挨户去“写灯”落实灯名(谁家什么灯)。

  迎灯户就要买各种灯料,如竹篾、木架、棉纸、羊油以及各种颜料等。

  待料备足,过春节后,就要动手“糊灯”。 从前,在方岩民间有很多扎花灯、糊龙灯艺人,亦有专门制作花灯、龙灯的手艺人,俗称“花灯师”,家父就是其中之一。我父亲原先是一个“细作篾工”,有深厚的技术基础,加之构思巧妙,他扎的花灯很受人欢喜。孩提时代,我就看父亲制作过几次花灯。记得当时我家有一树牡丹花灯,由牡丹、蝴蝶、花瓶等构成,好看极了。

  派溪花灯美在独特。制作时先是用竹片、竹丝扎成各种花灯模型的灯架,称之为“骨架”。然后,用棉纸把花灯外壳裱糊好,再用羊油绘之图画配以诗文,再着上红绿颜料。其中有些较为复杂的组合花灯,还需搞一些其他装饰。一些会动的花灯,还需安装使之活动的“机关”。

  方岩派溪、文楼、堂慈、象鸣畈、葩陌等村的花灯统称之为“派溪花灯”。 “派溪花灯”品种繁多:有空中飞舞的孔雀灯、仙鹤灯、蝴蝶灯;有水里游的鲶鱼灯、鲤鱼灯、青蛙灯;有地上跑的跑灯、肥猪灯、白兔灯;有杜鹃灯、牡丹灯、芙蓉灯等以花为造型的真正的“花灯”;还有唐僧取经、八仙过海、鸳鸯戏水、孙悟空大闹天宫等故事神话灯。更有甚者,一些装有机关、会动的如牛耕地、磨豆腐、石磨舂米、脚踏水车等机械花灯。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一树树美妙的花灯,人们看到的是方岩人才艺大比拼。

  除了花灯还有龙灯、舞狮、推车灯等等,而这一些又俗称 “助灯”。文楼村的龙灯俗称节节龙与众不同,每桥自成一段龙身。下宅村的布龙、上呈村的纸龙,以及先盆村的九狮图都是形式各异,舞姿优美,各有千秋。橙里王村的推车灯更是标新立异,有独到之处。所谓推车灯又像手推的花车,亦似大花轿。每辆车里乘坐一位漂亮的姑娘,外有一位男青年为推车手,两旁还有两人开道,颇有气派。车里的人扮作西施、貂婵、杨贵妃、王昭君、文成公主等古代美女。坐车最少四辆,多为八辆。表演时变换队形,车里的美女唱起悦耳的民歌小调,很受观众的喜爱。

  每年的正月十三,方岩派溪开始闹花灯。入夜以爆竹为号,各家就擎着花灯到市基边的象贤祠前集中。先是灯头,接着是八仙、龙凤、狮象、戏名人物、禽兽等灯,牧丹灯垫后,按着顺序排成灯队,呈现广场之中。游灯开始,锣鼓队鸣锣开道,端坐着“朱相公”的八抬大轿压阵,轿前由10多对童男童女手持檀香炉导巡。花灯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燃放爆竹相迎。游罢派溪,再游邻村,并上方岩胡公殿。舞毕,由广慈寺和尚验灯更换灯烛后落岩。记得儿时,我曾参与迎过两次花灯。我的参与不过是背蜡烛袋而已。因为,迎花灯要花大力气,必须是青壮年才行。但从前花灯用的是蜡烛,一夜要换几次,背起来亦有一袋,也需专人负责。还记得迎到有的村还分麻酥。少时的记忆最为深刻。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派溪花灯进入了高潮。按传统,每年都要整装待发去8公里外的古山镇后塘弄村拜年闹花灯。明代文楼村出了个布政公,名正谊。相传是后塘弄村吴员外之女不嫌他家贫嫁给了他。勤俭贤惠,名闻乡里。正谊后中了隆庆进士,历官广西参政、河南按察使、四川左布政使、顺天府尹,为官清正,受朝野器重。夫人吴玫也受诰封为“夫人”。程正谊相亲传为佳话流传至今。因此,也就有了程氏子孙每年迎花灯上后塘弄拜年的风俗习惯。(本版照片摄自堂慈村)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五峰文化周刊 13 看过派溪灯,赛过嬉“绍兴” 2013-2-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