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群心 实习生 章芳敏 章娅 马骡驮运早已被方便快捷的现代交通工具所取代。然而,在前仓镇六房山山脚却依旧有一个马骡帮,穿梭在崇山峻岭中,完成一些现代工具不能完成的搬运任务。 18日,记者看到了为修建电网铁塔正在往山上驮运条石的马骡帮。据了解,金华——丽水过境(永康段)电网输变电工程从去年4月开工建设,今年年底投入运行,总投资15.08亿元,全长134公里。 这支马骡驮运队来自重庆。原先他们是来永打工的,看到永康在高山上建电信、联通和移动等机站,都是人工作业,他们就想到了从老家运马骡来永康搞运输挣钱。 2008年,马队负责人之一罗华明从重庆运来了数匹马骡,为移动、联通、电力等部门建机站运送砂石料,如今,规模已扩大到30匹马骡,10余名赶马人。 马骡队的生活很艰苦,哪里有活干就得带马骡到哪,经常要转场子。吃住都在野外,到了一地,在山脚下搭个小屋就算是“家”了。罗华明说,有时候山高路远,马骡驮运来回要好几个小时。他们早上出门就把午餐带上,锅碗瓢盆也带着,到山上“野餐”。 在前仓,他们的“家”是一个不到15平方米的小屋,吃住都在里面,一张床,一张小桌,一口锅,还有台小小的电视机。记者采访的时候,正好赶上饭点,几位赶马人围坐着简陋的小桌子吃得津津有味。“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火锅。”罗华明指着床边的煤炉、橱柜高兴地说。 山高路远,马骡在施工费用和工作效率上,占了很大优势。罗华明说,马骡一般每头负重150公斤以上,为了保证马匹的健康,工作5小时休息1小时。 6头马骡的工作量和20个人的工作量相当,马骡驮运费用按里程和物品重量来计算。 罗华明介绍,这些马骡特别有灵性,初次驮运时,人走在前面引路,马骡排成队,很有秩序。第二次,它们就会自己识路驮运东西了。 罗华明说,每头马骡要一万多元,平均寿命只有四五年。马骡一日三餐,吃番薯藤、稻草、玉米和麦糠。夏天,一不小心马骡就会中暑,一旦倒下就很难再起来了,所以必须及时给马骡喂水降温。冬天,要搭个简易棚避寒。 马骡只要三餐吃饱就会好好干活。“不过,也有意外的时候。有一年夏天,正值雷雨天气,很闷热,路滑山陡,马骡突然滑倒,几头摔下悬崖,连影子都没有见着,那一年一共死了18头。”罗华明说起这事一脸悲伤,“帮我们干活挣钱,又养了这么久,总有感情的啊!” |